十堰市郧阳区:战“疫”不松春耕正忙

昨日,记者在十堰市郧阳区龙泉村葡萄基地,看到的不再是以往几十人压茬干的热闹场面,而是只有十余名群众带着口罩,分散在几大块葡萄地里,埋头熟练地捆扎葡萄枝。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关前裕 通讯员姬廷顺)昨日,记者在十堰市郧阳区龙泉村葡萄基地,看到的不再是以往几十人压茬干的热闹场面,而是只有十余名群众带着口罩,分散在几大块葡萄地里,埋头熟练地捆扎葡萄枝。

“龙泉村有350亩葡萄基地,是龙泉村扶贫脱贫支柱产业。当前正是葡萄藤长新芽的时候,必须在惊蛰前后完成绑枝工作,否则极易造成树苗受损、养分流失,影响全年的收成。”基地负责人杨敬富说,好在政府对他们很大支持,但要求一定要做好防疫为前提。

在葡萄基地不远处,记者看到分设有几个卡点,一名工人正熟练地把消毒水按照比例稀释后装入消毒桶中,随后背起来朝大棚方向走去……“我们每天都要经过卡点量体温,体温正常了才让我们进来,坐下来休息时也不让唠嗑,干完活还要全面做个消毒,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一定会配合,也是保护自己。”村民王庆阁说。

据介绍,为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的健康安全,该基地要求工人们在工作时都尽量相互保持至少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杨敬富告诉记者:“我们聘用的都是当地村民,没有一个接触外来人史,并为他们每天发放口罩、消毒用品等。”

同样,在该村香菇种植大户黄俊飞的香菇大棚里,他和妻子戴着口罩,分开在不同位置采摘新鲜的香菇。“现在我们每天都戴口罩,测体温,按照防疫操作规范要求,抓紧时间把香菇采摘下来,不能让特殊时期有损失。”

龙泉村主任周朝兴介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他们对香菇种植大户实行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生产,严格实行“三个不下地”,即不戴口罩不下地、不量体温不下地、不听安排不下地。按照程序,香菇种植户先向村委会申请,村委会再向乡镇政府申报,镇村干部会同卫生部门上门对参与劳作的人员进行测温、家庭人员流动史调查评估,符合条件的,分时、分段有序进棚作业,人与人之间保持4米距离。不仅要求菇农佩戴口罩,每天2次测量体温,每天还要对人员、香菇棚、农具进行消毒。

“不走亲戚串门,就在香菇棚里干点活,我们也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黄俊飞说,今年他种下了1万棒香菇,如果不出现其他意外的话,全年纯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等疫情结束了,我打算再扩大种植规模,争取2万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