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自己所说的话当能实践,所不能做的事可以不说

这本《知堂序跋》,大多便是周作人对自己所得的“书外边的意思”的记录。其中涉及的领域广阔又实际,可见他对欧洲、日本等地文学的了解,又将他的视野与中国的现状作比,生发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即便如今,也颇值得借鉴。

大家好,今天要推荐的书,是周作人的《知堂序跋》。

周作人很看重序跋文和自己所写的序跋文,他曾说:“因为我喜欢读序,所以也就有点喜欢写序,不过序实在不好做,……做序是批评的工作,他须得切要地抓住了这书和人的特点,在不过分夸扬里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才算是成功。”

至于具体如何做序跋,他又说:“做序至一法是从书名去生发,这就是赋得五言六韵法,……这个我想不大合适。其次是发挥书里边——或书外边的意思。书里边的意思已经在书里边了,我觉得不必再来重复地说,书外边的或者还有些意思吧。”

这本《知堂序跋》,大多便是周作人对自己所得的“书外边的意思”的记录。其中涉及的领域广阔又实际,可见他对欧洲、日本等地文学的了解,又将他的视野与中国的现状作比,生发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即便如今,也颇值得借鉴。

《知堂序跋》,作者:周作人 ,编者:钟叔河 ,版本:岳麓书社2016年4月。

作者丨张进

出版家钟叔河在其所编的《知堂序跋》的序言中说:

“这本《知堂序跋》,共收文二百二十一篇……周氏一生所写的序跋文,在这一册中,大约包罗无疑了。”可见这本序跋的完整性。作为编者,能做成这样一件工作,应该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但对于读者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又说:

“周作人是很看重序跋文和自己所写的序跋文的。他为俞平伯《燕支草》写的跋一开头就说:‘……因为我喜欢读序,所以也就有点喜欢写序,不过序实在不好做,……做序是批评的工作,他须得切要地抓住了这书和人的特点,在不过分夸扬里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才算是成功。”足可见周作人对序跋的自我要求。具体到如何做,周作人也有明确的言说。其在《看云集·自序》中说:

“做序至一法是从书名去生发,这就是赋得五言六韵法,……这个我想不大合适。其次是发挥书里边——或书外边的意思。书里边的意思已经在书里边了,我觉得不必再来重复地说,书外边的或者还有些意思吧。”周作人的序跋,正是讲了“书外边的意思”,因此有识有趣,有益于人。尽管他曾说自己不敢“比附”“真的批评”,也常说自己对某本书只是基础事实的介绍,但其贯通古今中外的引用对比,依靠常识和分辨力去做的基础判断,事实上已是很好的批评文字。现试举两例。

在《<药堂杂文>序》一文中,周作人说自己这部新文集与之前的文集有了变化,即“文言的分子比较多了些”,并由此写开去,论述了如何看待古文的问题。我们知道,自“五四”以来,如何对待古文是一个普遍且重要的问题,也多有人呼吁彻底废除古文。就此周作人在此序文中说:

“说到古文,这本来并不是全要不得的东西,正如全清的一套衣冠,自小衫裤以至袍褂大帽,有许多原是可用的材料,只是不能再那样的穿戴,而且还穿到汗污油腻。新文学运动的时候,虽然有人嚷嚷,把这衣冠撕碎了扔到茅厕里完事,可是大家也不曾这么做,只是脱光了衣服,像我也是其一,赤条条的先在浴堂洗了一个澡,再来挑拣小衣衬衫等洗过了再重新穿上……假如这样便以为是复古,未免所见太浅,殆犹未曾见过整体的古文,有如乡下人见手杖以为是在戴红顶了。”文章写于1943年末,距新文学运动发轫已二十多年,其中的利弊可以看得清楚了,而非像运动期间,知识分子群体都在关注如何对待古文,形成一个如勒庞所说的心理集体,头脑易冲动、易发热,有些人会提出极端的主张来。周作人自是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之一,他却要保留古文,而重点在于要“洗一个澡”,对古文进行“挑拣”。挑拣的过程正是扬弃与吸收养料的路径。至于现今,除了在校期间明令要求背诵的一些诗文,大多数人也许已经把古文完全地抛弃了,一并抛弃的,还有其中承载的文化。可见“挑拣”虽是一个好方法,做起来又并非这么容易的事,尤其对我们凡庸的人来说。如何在新文化运动百年后正确对待古文,周作人七十多年前的意见于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第二例要举的是周作人为翟显亭所编的《儿童故事》所做的序。

中国讲童话是二十世纪初才有的事,周作人即是积极的倡导和译介者。在写于1934年的《<儿童故事>序》中,周作人讲到儿童故事应该如何去做,现今来读仍觉得有情理。他说:

“在中国革新与复古总是循环的来,正如水车之翻转,读经的空气现在十分浓厚,童话是新东西,此刻自然要吃点苦,而且左右夹攻,更有难以招架之势。他们积极的方面是要叫童话去传道,一边想他鼓吹纲常名教,一边恨他不宣传阶级专政,消极的方面则齐声骂现今童话的落伍,只讲猫狗说话,不能羽翼经传。……我只想自己检查一下,小时候读了好些的圣经贤传,也看了好些猫狗说话的书,可是现在想起来,一样的于我没有影响,留下的印象只是猫狗要比圣贤更有趣味……”当下,童书是个利润颇高的市场,数量也远非几十年前可比,只是希望那些“纲常名教”、换了新面貌的所谓“经道”、所谓主义,不要存在其中,污染了孩子本有的天真质朴。

《知堂序跋》共收文章二百余篇,这篇简短的介绍文章只能稍稍举一二例,大致讲明它的一点特点。周作人的文章容易让人信服,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每篇文章都有他的诚意在,这诚意的来源正是他所常常引用的孔子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意思,周作人在很多篇文章中说及,几乎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责任》一文中对写作者提出的要求中,说得较为详细:

“一是自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妄说,误人子弟,该当何罪,虽无报应,岂不惭愧。二是尽心。文字无灵,言论多难,计较成绩,难免灰心,但当尽其在我,契而不舍,岁计不足,以五年十年计之。三是言行相顾……自己所说的话当能实践,自己所不能做的事可以不说,这样地办自然会使文章的虚华减少,看客掉头而去,但同时亦使实质增多,不误青年主顾耳。”这一点,不知现今作文的人有多少可以做到。

作者丨张进

编辑丨余雅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