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地板价”机制一触即发

刚刚过去的周末,世界头号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发起一轮油价“闪电战”,反击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竞争。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开盘即“秒崩”,盘中跌幅一度超过30%,这是1991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欧佩克“领头羊”沙特阿拉伯7日宣布,自4月份开始大幅下调官方石油售价并提高产量,作为对俄罗斯前一日拒绝与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的反击。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8日晚间,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和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已跌破每桶35美元关口。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在亚洲交易时段开盘后的短短几秒钟内下跌了31%(约14美元/桶),最低触及31.02美元/桶。

高盛认为,欧佩克和俄罗斯已经开启石油价格战,可能会推动原油跌至20美元区间。费氏全球能源咨询公司表示,如果原油价格跌至20多美元,俄罗斯会在三个月内做出妥协;但是如果价格保持在40多美元,俄罗斯妥协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

业内机构分析认为,国际油价从技术上已经进入熊市,不排除短期仍存在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国内成品油价“地板价”机制或触发,届时炼厂将迎来政策性套利机会。

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执行新成品油定价机制,首次设立国际原油“地板价”,即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含)时,按原油价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刘满平表示,设立“地板价”的原因是,“在经过2015年年底两次因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而遭致社会质疑后,国家发改委及时发布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既保留了原先合理且有效的内容,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和油气价格改革进程的推进情况做出了新的改变。”

回想2014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市场油价从每桶110美元快速下跌至40美元以下。

2016年1月20日,国际油价更是暴跌至14年来的谷底:美国原油期货首次跌至27美元/桶下方,是自2003年以来的最低。全球金融市场亦全线下跌,因投资者对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共同发挥作用。

当前的油价暴跌正处于全球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加速蔓延期间,疫情造成的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成品油需求降低的全面影响还有待评估。一旦油价跌落每桶40美元,国内成品油“地板价”机制一触即发。

金联创执行副总裁刘心田认为,虽然成品油定价机制保护的不仅是加油站还包括炼厂,但受益最直接的还是加油站。原因在于国内成品油市场目前仍属供过于求,所以倒逼加工端、批发端竞争激烈,零售指导价或因定价机制中期保持“坚挺”,但成品油批发价大概率还是会跟随原油大幅走低,这就使得批零价差进一步加大,即加油站的理论油品盈利空间增大。且3月17日后,如若原油站稳30美元上方,则成品油消费热情和信心会受到鼓舞,更多的消费者会乐意积极享受低油价“红利”,3月下旬应会看到油站销量的激增。

消息来源:经济参考报、金联创资讯、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编辑:郑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