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20世纪犹太人的自我救赎。

如果说上帝有三个孩子的话,老大就是犹太人,老二是基督徒,老三是穆斯林。犹太人虽然是上帝最早的信徒,但是当基督教兴起,就失去了上帝的宠爱。公元70年,罗马将军提图斯摧毁了耶路撒冷。又过了几十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将犹太人逐出以色列地,并将其更名为巴勒斯坦。此后犹太人就流散在世界各地,而且背上了杀害基督的罪名(实际上是罗马人干的),所以在基督教国家处处受到排挤。穆斯林也认为犹太人已经从上帝那儿失宠,从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19世纪末,由于怀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犹太人暗杀,亚历山大三世把犹太人视为“社会的毒瘤”,并由此确定了反犹的国策,造成第一批俄裔犹太人逃亡巴勒斯坦。但是最严重的还是纳粹的大屠杀。由于鲁登道夫推卸责任,认为是犹太人背后捅刀子,造成了德国一战的失败,希特勒确定了灭绝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

可悲的是,在几乎所有这些排挤和屠杀的反犹事件中,犹太人几乎没有反抗,这是为什么?

因为流散时期的犹太人,缺一颗勇敢的心。这一方面是因为,犹太人非常虔诚,始终坚信以色列是上帝给他们的应许之地,但是上帝也说了,不能通过对抗的手段获得,所以他们一直坚守犹太教,等着上帝的救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在哪里都是外来人,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反抗往往带来的是更大的灾难。久而久之,犹太人骨子里的勇气丧失殆尽,成了到处受人欺负的过街老鼠。

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受到很多人的同情,拿破仑、丘吉尔、罗斯福,美国的清教徒和英国的福音派都支持犹太人复国。但是真正给犹太人带来改变的还是英国人。1938年,为了遏制纳粹在中东地区势力扩张,劳伦斯的表弟温盖特,训练了一支犹太武装,大约有两万五千人。这些人大部分来自波兰和俄罗斯,或者是他们的后裔,还带着北方民族的野性,又有敢于冒险的移民天性,将成为不怕死的新犹太人。他们不仅对抗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当发现英国人为了拉拢阿拉伯人,而损害犹太人利益的时候,也对抗英国人,最终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骨干。

那么,以色列的存在是美国支持的结果吗?

战结束后,犹太复国主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开始争夺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地区。英国人不胜其烦,所以干脆撒手不管,交由联合国仲裁。这时候苏联和美国都倾向于犹太人。因为苏联也想把以色列当作小兄弟,并且第一个承认了以色列。美国人稍有点尴尬,杜鲁门虽然支持,但马歇尔等国务院的人反对,承认以色列的速度就比苏联慢了一点(17个小时以后)。联合国出台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犹太人占52%,略多一点,耶路撒冷由国际共管。

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本古里安立即筹备建国,阿拉伯人则开始准备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七国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其内部各怀鬼胎,所以以色列占了上风,占领了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约旦则控制了耶路撒冷老城。这是犹太人第一次以自我为主体展开反击,给全世界犹太人以极大鼓舞。

但是真正确立以色列民族性格的还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总统费萨尔联合叙利亚、约旦等国想要消灭以色列。以色列政府犹豫不决,等待联合国和其他大国的政治斡旋,错过了先发制人的时机,面临亡国的危险。总参谋长拉宾每天抽70支烟,精神即将崩溃。在危急时刻,以色列政府改组,摩西达扬成为国防部长,强硬派领导人贝京进入内阁。达扬把受教育程度最高、最优秀的军官全部充实一线部队,六天里击溃了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并且占领戈兰高地和东耶路撒冷。拉宾将其命名为“六日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全世界对以色列的看法。此后,大量美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美以关系开始密切,美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给以色列大量武器援助。

以色列的所有行动都是以自我安全为中心的。比如,在法国支持下获得核武器,袭击伊拉克核设施,进军黎巴嫩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但并不依赖美国,甚至在打击恐怖主义和修建隔离墙方面,还可以说是美国的老师。1982年,时任总理贝京宣称:“我们不再是任何人眼中胆小怕事的犹太人,不会再等待美国人或是联合国来救我们。那个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必须勇敢地保卫自己。”

以色列这个词是犹太人祖先雅各的绰号,意思是“与神角力的人”。目前为止,以色列12个总理中,贝京、拉宾、沙米尔、沙龙、巴拉克、内塔尼亚胡6人,都曾经是特种部队的指挥官。最近三十年,只有一任不是出自特种部队。所以说,以色列的存在不是简单的依靠美国,而是自我救赎、自我奋斗的结果。

那么,犹太人是不是天天欺负巴勒斯坦人呢?

我觉得不能这么说。阿拉伯人或者说巴勒斯坦人的目标一直是消灭以色列,直到阿拉法特死后,巴解组织才改口,但哈马斯等激进组织仍然没有松口,针对以色列的火箭弹袭击几乎没有停过。在袭击与报复的死循环里,以色列也有过度报复的情况。比如沙龙在黎巴嫩的加利利行动,导致七八百无辜的穆斯林死亡。但是以色列历史学家戈迪斯认为,总的来说,“野蛮行径在犹太人那里是例外,在阿拉伯那里是规则”。大部分以色列人害怕成为恶人,他们想要的是生存与和平。所以,1945年英国人皮尔提出巴以分治,巴勒斯坦人占70%、犹太人占20%的时候,本古里安马上同意,他们不敢有什么奢望,觉得只要有个地方就行;阿拉伯人则一口回绝,他们想要独占。以色列建国后,很快就出台了《回归法》,宣布“每一个犹太人都拥有回归以色列的权力”,而且从埃塞俄比亚等国抢运回十几万黑皮肤的犹太人。1977年,以色列与埃及达成和平协议,用西奈半岛换取和平。1993年,《奥斯陆协议》基本回到1967年的边界,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却发动了更多袭击。1994年,以色列和约旦签署和平协议。2000年,以色列同意将约旦河西岸91%以上的土地和耶路撒冷部分地区交给巴勒斯坦,遭到了阿拉法特的拒绝。2003年,以色列主动从加沙地带撤军,拆毁定居点。

所以说,以色列的强硬回击其实是为了让巴勒斯坦人承认以色列的存在,而且他们也确实无处可去。

那么,巴以和平的希望在哪里?有人认为巴以冲突的根源在于宗教信仰和耶路撒冷的归属,我觉得这是表面现象。我们知道,生物不断进化,民族和国家也在不断演化,没有什么东西一定属于谁,关键在于谁能够更好地适应。巴以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内部存在的极端主义。巴勒斯坦的极端组织总想彻底消灭以色列,以色列的极端分子也决不妥协。应该说,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是无辜的。对于以色列人而言,经历过无家可归和大屠杀,他们比任何人都想要和平。对于巴勒斯坦人而言,经历了70多年的苦难,他们比任何人都需要和平。

面对几乎每天都有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以色列就像是生下来就得靠自己的野小子,不仅练就了一身坚韧的筋骨皮,而且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们的国歌就叫“希望”。由于流散多年,他们比任何人都热爱土地,自建国伊始就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把原来的荒漠地区变成了绿洲。他们尊重知识、发展经济,到今天已经建立起一个现代民主国家,不仅国防军在中东地区首屈一指,而且科技发达(在过去的20年获得10个诺贝尔奖),经济高度发展(200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总数仅次于美国),文化得到复兴(复活了希伯来语,塑造了坚强勇敢的现代以色列人形象),等等。

历史不会停下脚步来等某一个人。简单地否定、暴力和恐怖袭击,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相信,巴勒斯坦只要放下偏见,接受以色列存在的现实,面向未来,发展教育,改善经济,激发自己民族的活力,巴以和平很快就会到来。

朋友们,从犹太人自我救赎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一颗勇敢的心,智力将无用武之地,正义也得不到伸张,希望是那么渺茫。但是勇敢又不是偏见,不是极端,更不是纯粹的暴力,它必须与智力结合,与正义相伴,希望才有可能实现。它是人类精神动力之源。

那么,勇敢的心来自哪里?卢梭认为,要用自然和劳动培养一颗淳朴的心,也可以说是自然的心,勇敢的心。我们不应该成为老态龙钟的儿童,也不要当年纪轻轻的博士,而是要做一个居住在城市里的野蛮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