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发展史:饮恨宁远(上)

饮恨宁远(上)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浑河北岸的天柱山上,有一座巍峨肃穆的皇陵,这里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的长眠之地(清褔陵)。因为位于沈阳东郊,因此当地人称为“东陵”,褔陵是清代五大陵之一。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

努尔哈赤姓“夹谷”氏,又被写作交鲁,朝鲜写成夹温,也就是觉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自万历十四年,努尔哈赤攻克額尔浑城,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明朝边关将领归还尼堪外蓝将其处死。

努尔哈赤的一生可谓是极富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超人的胆识,出众的指挥能力,伟大的人格魅力创造了一个奇迹,将大金国灭亡后散落四处将近三百年的女真人重新集结起来。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公元1622年,太祖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市)。紧接着后金接连攻克义州、锦州、大凌河等辽西四十余座城堡。熊廷弼、王化贞率明军残部退回山海关。

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盛京)。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亲自统领13万大军攻打辽西重镇——宁远城(今辽宁兴城)。

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外100公里左右,宁远小城在1428年(宣德三年)才设“卫”。

当时明朝的守将是“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生于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广东进士,翰林院出身。(所以说袁崇焕并非武将)

当时面对后金的凌厉攻势,明朝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极力主张退守山海关;妄图以山海关为屏障阻击后金,但是身为宁前兵备佥事的袁崇焕则主张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得到前往山海关巡视的明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支持。不久,明廷任用孙承宗取代王在晋。(孙承宗晚年一直从事抗清运动)

此战,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借葡萄牙新式大炮,再配以火攻,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努尔哈赤在攻城之前,派“皇太极”前去谈判,意图招降袁崇焕夺取宁远城。当时“皇太极”对袁崇焕进行了劝导,历数明朝朝政之腐朽,皇帝之无能,宦官掌权,迫害忠臣!(袁崇焕的前任“熊廷弼”,就是被朝廷奸臣陷害惨遭毒手)。并且,皇太极又列举明军“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当时明军占有优势,最终还是失败,以表明八旗军的作战勇猛。

袁崇焕冷静回答:“我自出任宁前兵备以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辽东本是我大明疆土,岂能让你们占为己有!今日我与守城官兵已盟誓,誓死保卫宁远”。皇太极说:“你可知道我后金军队人数多少?”

袁崇焕回答:“足有十三万。”

皇太极又说:“你城中守军人数多少?”袁崇焕回答:“城中兵民总共一万五千余人,我大明将士只可战死沙场,绝无苟且偷生!精兵一千,可抵十万!”皇太极又说:“你可知道萨尔浒之战,我军以少胜多,如今我军人数是你们的十倍。我奉劝你还是投降吧!我会向我阿玛(父亲)求情”。袁崇焕回答:“萨尔浒之战败于轻敌,杜松大军不应该冒然深入萨尔浒腹地,再加上当时指挥不利,故而惨败。今日我宁远守城将士众志成城,誓与宁远共存亡!四贝勒(皇太极)请回吧”!

于是,努尔哈赤当天夜里派人在宁远城墙底放置火药,准备炸开城墙,不料早已被明军发现,所去金军悉数被杀。这一下可惹恼了努尔哈赤,心想一个晚生(年轻人)居然敢挡住我的去路,我一定要让你尝尝八旗铁骑的威力。

第二天,努尔哈赤准备攻取宁远城,正当这时汉臣范文程进谏:“罕王,这袁崇焕可不是一般的将领,此人深谋远虑,善于使用兵法,加上明军所用火炮射程和射速都有所加强,您一定要注意啊!”努尔哈赤并没有在意,因为太祖努尔哈赤的一生可谓是金戈铁马,身经百战。此时此刻,一个南方小书生岂能奈何太祖的宏图大志,但是,太祖低估了这个书生,正可谓是“后生可畏”!

当努尔哈赤带领八旗军兵临城下之时,袁崇焕早已等候多时,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命令进攻,最终被红夷大炮击中,罕王坠马,被众人抬回大营。

此战,明军杀伤后金军1.7万人,也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平生第一次失败的努尔哈赤接下来又会怎样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