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铺首的材质与功能

研究者对秦汉时期铺首可能具有的功能,都习惯性地认为就是辟邪,持此论者或根据其形象特点,或依据其周围形象(如周围的四神图像)。[1]其实辟邪既不是铺首的最初所具有的功能,也不是它唯一的功能。甚至从图像学角度进行功能阐释也不可靠。从根本上说,铺首的发展与变化首先是从材质开始的,然后才是功能与形象的变化。下文将尝试从材质的角度加以探讨。

一,先秦的贝壳类铺首

秦汉时期的铺首,源于先秦时期对贝壳类铺首模仿。最早提到铺首的文献之一是《太平御览》,说鲁般设蠡于门,“欲使闭藏当如此周密也。”蠡具有善闭的习性,它表明古代铺首造型雏形产生的形相依据以及古人的铺首功用观。《说文》云:“扪持者,古者箸门为蠃形,谓之椒图[2],是曰铺首。”《说文》虫部:“蠃,蜾蠃也。一曰虒蝓。此谓单言蠃则谓虒蝓也。”“蝓,虒蝓也。虒蝓读移臾二音。今生幸墙壁闲湿处。无殻,有两角,无足。延行地上。俗呼延游,即虒蝓古语也。本草经作䰡(蚔,氏下有口)蝓,云一名陵螺。后人又出蜗牛一条。据本经,则䰡(蚔,氏下有口)蝓即蜗牛。合之《释虫》及郑注《周礼》、许慎《说文》皆不云蠃与螔蝓为二。盖螺之无殻者古亦呼螺。有殻者正呼螔蝓。不似今人语言分别呼也。陆佃、寇宗奭分别之说,似非言古义。”[3]由此可知蠃正是有着坚硬外壳的螺[4]。《尔雅注疏》卷九《释鱼》:“蠃小者蜬。”郭璞注:“螺大者如斗,出日南涨海中,可以为酒杯。蜬音含。” [5]据此,谭文“也许因为螺丝过于纤小,后人遂改用猛兽的形象……”所言欠妥。蠡就是螺,且是一种大而有硬壳的螺。所以从材质角度上看,最初的铺首可能就是固定在门扉上的螺,[6]虽然现有文献关于这种铺首只提到“图绘”,但是若仅为图绘的对象,再小也无妨,可以放大至适大的程度。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图绘之前往往都有实物的阶段。至于这种大螺的作用是什么?可能不仅仅是“善闭”。[7]后来随着此类螺的越来越不易获得而逐渐使用其它材质进行仿造或替代,在这个过程中并逐渐生发了意义上的变化。进一步地说,贝壳类铺首不仅是铺首的雏形,而且它所具有的功能——善闭,也是铺首最基本功能,秦汉铺首的其它功能都是在此基础上衍发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