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专访杨皓宇:从龙门镖局恭叔到安家谢亭丰,八年间我不敢抬头

因为电视剧《安家》的热播,老油条谢亭丰的扮演者杨皓宇,凭借着出色的演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把一个爱摆资格、得过且过、油盐不进的职场老手演绎的丝丝入扣,同时又用幽默的喜剧表演方式,让这个角色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因为电视剧《安家》的热播,老油条谢亭丰的扮演者杨皓宇,凭借着出色的演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把一个爱摆资格、得过且过、油盐不进的职场老手演绎的丝丝入扣,同时又用幽默的喜剧表演方式,让这个角色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喜欢杨皓宇的观众和媒体,把他从角色背后拉出来,用赞赏和好奇的目光审视这个演员。如果这样的过程面对面实现,恐怕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谈。您那老油条演得真好,还演过什么来着?瞧着您岁数不小了,演了不少年了吧?

然而深挖背后的故事,人们会惊讶的发现,他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年长。冯绍峰、佟大为、严屹宽都是他在上戏的同班同学,杨皓宇最多比他们大五岁。

面对这样的误会,杨皓宇很坦然,笑着拿年龄相仿看着像差辈的郭德纲和林志颖举例,他比郭德纲小了几个月,他说:“要是我和郭德纲老师站一起,我比他还显老。”

“老”这件事,从《龙门镖局》之后他就认了。不挣扎,用他的话说:“为什么要和岁月过不去呢?”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一贯如此温和、谦逊、不急不躁,几十年坎坷岁月,什么样的事,他都只是用平淡的语调娓娓道来。只有在偶尔聊到表演的时候,他会越说越兴奋,难得的感受到他激烈的情绪。

一个好的演员,不会缺少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和感知。杨皓宇把这些装载到记忆里,有人问他就答。他记得很多细节,记得当年他坐船到上海的日期,记得20路电车,记得对他有特殊意义的小物件。

从重庆的山区到繁华的上海,从工人到演员,从默默无闻到斩获白玉兰最佳男配,从恭叔到谢亭丰,我们聊了许多他不为人知的经历。

那天是黄昏,恰好下着雨。杨皓宇坐在自家客厅里,提及旧事,颇有种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慨。他说:“我还是希望自己像个孩子一样,用一种好奇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那个在山里疯跑的孩子,额上已经有了时间的纹路。有人说他四十岁的人,长了一张六十岁的脸。其实,哪有什么天生显老之类的说法呢?无非是一路风尘仆仆,才有了面上风霜与沧桑。演员杨皓宇,一个额头带着纹路的小孩。

主编手记

妙人SHOW NO.037

1

一个电工的表演梦

多年前,杨皓宇的父亲部队转业后,进到中石化的勘探队,在全国各地上山下海找油田,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山里。

没有电视机,没有广播,杨皓宇就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成日在山间嬉笑玩闹,人家都觉得奇怪:“你这孩子怎么不去上学啊?”父亲一愣:“在哪上学啊?”

八岁的杨皓宇终于走进了学校,第二天就被请了家长。老师对他父亲说:“你把孩子带走吧,我教不了。”他什么都不会,内向且顽皮。

后来好不容易快读完那学期了,老师又说:“这个孩子就留在一年级再读一年吧。”杨皓宇的学生时代,就在那种不太顺利的情况下开始了。

对于外面的世界,他几乎一无所知。在重庆的山里,只有一家商店。母亲是上海知青,他记事后带他去上海。

坐在电车上,他忽然惊讶的发现,怎么那么多商店啊?他一个一个的数,学的数字都不够用了。因为伸着手指头在那数,还被母亲打了一下。

上海,一切都跟山里不一样。没过多久他到上海读书,依然觉得陌生。虽然外婆、舅舅、阿姨许多亲戚都在那里,但一开始他还是很难适应一个迥异的新环境。

从前是广阔的山野,忽然变成了城里的弄堂。上海人精致,吃饭都是小盘子小碗。杨皓宇吃完了一碗又一碗,他能察觉到别人看他的目光。繁华的大都市,逼仄的楼梯间,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习惯,都成为他成长的烦恼。

学习成绩不如意,他只拿到一张机电维修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技校毕业以后,杨皓宇就被分配到了隧道公司,成为一名电工。

那时的上海刚刚建好一号线,他负责新客站到人民广场那段地铁的机电维修工作。机器不常坏,工作强度不大,待遇也很好。在那个年代,一个月工资奖金加起来三四千块,可以活得非常滋润。但是,他不快乐。

杨皓宇看着单位里快退休的老师傅,仿佛看到了多年后的自己。他说:“那种生活是一眼能看到头的,但我觉得生活应该每一天都是挺新奇的,应该是充满活力的。”

他不是说工人不好,或者安逸的生活方式不好,但那的确不是他想要的,内心觉得孤独。他报了个表演班,最初只是想交交朋友,却迅速的喜欢上了这一行。他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走上台的感觉,紧张、兴奋、无数双眼睛看着自己。

当时排话剧《商鞅》,杨皓宇演一个士兵。表演老师指着他说:“你们看一下这个士兵,这个士兵是站得最像的一个士兵。”一句表扬,让杨皓宇获得了偌大的满足感,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

不对不对不对不对

杨皓宇准备改行,辞职,然后考专业院校。父亲一听简直气炸了,“你疯了吗?”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安稳,当然不支持他这样冒险的举动。但是杨皓宇坚持,他说:“我一定要闯一闯。”

上海戏剧学院,他考了三年。每次落榜,他也不气馁,来年继续。考试,对于他来说成为了一项固定的活动。每年看着日子,到了就出发。

杨皓宇很享受那个过程,“每一次考试,往台上一站,然后给老师唱唱歌。也可以认识一些朋友,然后大家一块儿聊聊。你考上了哪了?没考上哪儿?怎样怎样。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就当是春游,其实挺好的。”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进京赶考的古人,考得上考不上,到后面已经不重要了。失败也没什么,他认为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因此还认识一些朋友。杨皓宇称之为“考友”,年年一起考一起落榜,第二年一起再来。一来二去,大家都熟了。

有一年在杭州考试,赶上大雨,他的钱包被偷了。小偷也算良心未泯,给他留了十块钱。他就揣着那十块钱,冒着雨在西湖边上走。幸好遇到了一位考友,借钱让他买了车票回上海,回头自己再把钱给人家寄还回去。

苍天不负苦心人,22岁那一年,杨皓宇终于考上了。那是他最后一次机会,那一年如果考不上,他就超龄了。

说来也怪,杨皓宇的机遇似乎都来得不那么容易,但无论如何,他最终总能抓住。很多时候,都是差一点,就结成另外一个果。

上戏第一年,杨皓宇过得格外艰难。他太热爱表演了,过于珍惜,所以每一次上台总是特别的紧张,甚至觉得自己连话都不会说了,怎么演都不对。

耳边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不对。”不对不对不对不对……魔咒一般。他忽然觉得一下子回到他初到上海的状态,自卑、封闭、内向、孤独、无助、悲观。

压力是潮水一样涌过来的,因为他被列在了“甄别”名单上。如果被甄别,那他就要走。七个评审老师,三个要他走,四个要他留。又是差一点,他留下来了。

3

我不敢抬头

杨皓宇大概到大三才弄明白,该如何去表演。但是他对表演的热爱,是最初开始的。那时候他还没有考上上戏,处于年年赶考的阶段。四处寻找机会,跑跑龙套。

第一次拍戏,地点在南京路,老上海电视台旁边的天桥。剧组天桥上搭了一个电话亭,主演张丰毅站在那儿打电话,一个路人从他身后走过,杨皓宇就是那个路人。

没有台词,没有名字,但足以让他兴奋。时隔多年,说起来那段经历,他仍有些激动:“那几步我走得浑身冒汗、热血沸腾。张丰毅老师在我旁边打电话啊,我都忍不住想瞟他。”

他拍了一天,赚了20块钱,没有他当工人赚得多,但是他特别快乐。从那以后到今天,他依然保持那时的状态。

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听到过他的抱怨,苦了累了,他什么都不会讲。他说:“自从从事表演以后,每一天都是我的理想生活。”有戏万事足,红与不红,钱多钱少甚至没钱,他都遇到过,但只要有戏演,他就开心。

做职业演员,他一直都有危机感。“喜欢这个行业,如果不能靠它活下去,就会蛮惨的。既然喜欢,还得让自己活下去,那就得拼命努力。”杨皓宇信奉朴素的道理: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机会一个一个给到他的手里。

很多人认识杨皓宇,是从《龙门镖局》里的恭叔温良恭开始的。但其实,他跟《龙门镖局》的缘分,起源于话剧《鹿鼎记》。

他在剧中饰演陈近南,编剧宁财神看到了他的表演,告诉他:“陈近南演得那么好,你就是我们那个温良恭了。”同样是因为《鹿鼎记》,合作演员包贝尔见识到了杨皓宇的表演,请他去演《欢喜密探》。

有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机会。但是杨皓宇总是会注入全部的能量,不论角色或大或小,总能散发出熠熠的光辉。

在著名导演张黎导演的电视剧《大清盐商》中,杨皓宇的戏份并不多。但是那部戏演完之后,有两个人注意到了他,导演张黎和主演张嘉译。

不久后,张嘉译找他演了《白鹿原》里的冷先生,张黎找他演了《武动乾坤》里的岩大师。同样,又因为他演活了“冷先生”,《演员的诞生》节目组请他去助演凌潇肃、翟天临对决版的《白鹿原》。

导演陆川坐在台下,杨皓宇在台上专注的心无旁骛的状态,吸引了他。陆川要了杨皓宇的联系方式,提议说:“我们合作一下吧。”

陆川的电影《749局》开始拍摄,问他:“你来吗?这个角色就一场戏。”

“没问题。”杨皓宇没有二话,快到拍摄地了,剧组又通知他,“既然来了,一场戏太少了,导演说给你换个角色。”但后来又说“不换了,你还是去定妆吧”。

等他定妆完,又有新消息,说:“还是想给你换一个角色,弄个两三场戏的。”对于这些变动,杨皓宇始终都说:“好,行,可以。”

最终,给到了他一个要拍十多天的角色,他出现在了《749局》主演的名单里。

一步一步,都是因果。他说:“哪一个角色没有演好,可能都不会有后面的机会。错一步,就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所以不敢抬头,真的不敢抬头。”

他珍惜每一个角色,所以不会浪费任何一个机会去试错。当机会给过来的时候,他都像对待救命稻草一样,拼尽全力死死的抱着。他心无旁骛不敢松懈,低着头,只希望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

凭借话剧《我爱桃花》获得白玉兰最佳男配角奖的那一年,他抬头看了看。凭借《龙门镖局》打开知名度的时候,抬头看了看。算算过去八年了,这一次再抬头,是因为《安家》。

播之前他很忐忑,担心自己演得过于夸张,担心观众会不喜欢。尽管在此之前,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功课。他到房产中介的门店去体验生活,去和店里的“老油条”拜师,谢亭丰这个角色他像往常一样,挖空心思去想该如何表演。

很多观众都记得那段Rap,对词的时候把孙俪看懵了。杨皓宇说:“我这是嘻哈。”王自健调侃他,“不要脸,你这最多算喊麦。”导演安建给了他足够的创作空间,安导说:“你觉得舒服的话就这么演”。

观众对谢亭丰的喜爱,让杨皓宇倍感欣慰。他郑重的说:“替我谢谢那些喜欢老油条的观众。”他说名和利,都是观众赏的。支持,就是他最大的动力。

“我抬头一看,前面如果啥都没有。我低头的时候也会想,我在干什么?抬头能够看见大家比较友善的、温暖的一些话语。有的人点个赞,鼓励我一下,我觉得特别好、特别满足。有人喜欢,说明之前做的都还好,那就……继续吧。”

演员杨皓宇,低头再出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