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世界电影史巅峰之作?

我们不说哪部电影"人生必看",毕竟如果你没看,你也能吃得下饭;但可以百分百保证的是,如果你看过了,你必定会为没看过的人感到可惜,告诉他不看这部电影一定会后悔。

为什么呢?其实这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鲁迅曾说过,不同人去看好作品,得出的结论不同。他的原话是:"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这部作品叫《红楼梦》。《肖申克的救赎》足以让每个看过的人说出不一样的见解,问每个人回答都是不一样的;但真正的答案在于,这些回答都会很深刻,对其本人影响很大,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价值,与魅力。

先从片名看起,这里先科普一下肖申克在这里是个地名,一个监狱的名字,以免可爱的个别朋友还为"肖申克是谁"这个搜索贡献流量。肖申克监狱在美国俄亥俄州,故事背景发生在1949年,而两位戏份最大的主角——在1949年入狱的安迪·杜佛兰和在1949年已服刑20年的黑人瑞德的相遇就是故事的开端。

以监狱为背景,以年轻有为的受冤白人银行家安迪作为主角,可能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准备要热血沸腾进行逃狱大作战之类的事;但不是的。安迪虽然真的是蒙冤入狱,但他被关了近20年;电影结尾时,黑人瑞德已服刑40年。在20年的跨度中,监狱中的每个人,每件事,在时间的威力下都缓慢地运行着,也发酵着,而你会惊讶于最终展现出来的每一种改变或不变——它们都得到了极致的运用,没有任何一处情节,任何一条线索是浪费的,但又井然有序,不会主次不明。

不同的人会看见不同的东西。最常见、最自然的视角,特别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话,你一定会首先注意到人物,特别是主角。银行家安迪在开头因为被误判杀死了自己妻子而被摧毁其原本的人生,锒铛入狱;瑞德在首先见到这个"有富贵相的晦气家伙"时,既奇怪于安迪的平静,又奇怪于安迪这时候还找自己买凿刻石头的小锤——安迪竟然还企图在狱中保持研究地址土石的爱好。

安迪不仅只有奇怪的小爱好,他有着更奇怪的行事方式和思维。他竟然会冒着被狱警打死的风险给其出主意,只为让与自己有交情的瑞德一帮人喝上啤酒;他竟然会坚持给州政府一周写一封信,为了让上面给监狱拨款建图书馆;他竟然还能帮典狱长做事洗钱,乃至给兄弟们混上油水。每一件事都更新奇大胆,但又带来更意想不到的收获——一直同行的瑞德是这样想,观众有时也会为他的奇思妙想和耐性感到惊叹。

然而对于安迪本人,一切则从不是意料之外的。他做的每件事都有理由,或者是对自由本能的渴望,或许是心存希望的侥幸之举,或者是相信这背后会有连带效应的逻辑思考,或者是一个微小的长远计划……这就是整部电影的主线。一个低调的,落魄的,甚至很逆来顺受的——聪明、有骨气、和可怕的毅力的人的20年与时间的交手和互助。当他凭借自己对地质的了解、对责任的确认、对罪恶的忍耐和思考,用那把"六百年不可能凿出越狱通道"的小石锤在十多年中刻完一副象棋子,凿通密道、从恶臭不堪的城市排污管道里清白地爬出肖申克监狱时,所有人都在拍手叫好。看完故事,他的智慧足以让人相信如果他没有入狱必定会成为千万富豪;他的毅力能使他从一块砖头开始垒出凡尔赛宫——这部电影,拥有一个始终都令人期待、惊讶,又佩服不已的主角。

但如果你不是第一次看这电影了,或者你是个注意细节的人道主义者,那么你或许也会对安迪以外的人与故事产生深深感触。高墙之内的世界与秩序截然不同——典狱长一开始告诉囚犯的"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家性命交给我"就意味着如此。

在这里,死去了就是死去了,监狱的长官就是权威,甚至是神。犯人是可以被杀死而不追责的人,犯人是低廉的劳动力……几乎不能信赖规章制度的地方,生存依赖于人情、乖滑、约定俗成。主角中的另一位,瑞德,就是适应了这个世界的人,他是这里的商人,有人脉,有团体,精明但不失厚道,如果在正常的世界里,大概也是个不错的普通人。他的朋友当中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可以发现都已经不是真正作恶的人,确实用"犯过错"的普通人来形容他们更恰当。其中,一位叫做布鲁克的老人在一开始就因为向主角安迪要饭里的虫子喂自己捡到的落巢小乌鸦而引起了注意——或者说露了出来。

这位老人白发苍苍,十分和善,是原本负责管理肖申克图书馆的人,可以猜到曾经应该也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接替他的人是高知分子安迪。他推着推车给囚犯们卖书,喂小乌鸦杰克……五十年如一日,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在影片到中途的时候,他却突然被告知刑期已满——他在五十年前从另一个世界被放逐到这里,竟然又在五十年后被这一个世界放逐到更新更陌生的世界去。没有亲人,没有任何熟悉的痕迹,没有未来,甚至没有了那只乌鸦,布鲁克就在这窒息的无助中选择结束毫无意义的生命。

就像瑞德所说——老布应该老死在肖申克。如果你是个阅读较多,思考得更多的人的话,就会发现这些人不同的命运背后,是对体制、时间的对抗,而且这不是年轻时轻易改变世界创造传奇,一醒来冒出一个新念头就足够的那种,这里的人已经犯过错,或已经失去许多,而这对抗的过程动辄几十年,足够耗尽青春、体力与信念。

"体制化"是肖申克对人最大的改变。布鲁克、瑞德,包括逃狱离开的安迪,这三个都经历了几十年牢狱时光后出狱的人有不同的命运走向,却又牵系在一起。安迪没有被体制化,他出狱后就是新人生;布鲁克被彻底体制化,根本无法再适应没有上厕所喊报告、集宿、灰暗图书室的世界;瑞德居于中间,而且受到了两者的影响,既险些走上布鲁克的后尘,彻底把人生交给肖申克吞没,又因为安迪挣扎着摆脱体制化,最终逃离阴影。如果一定要讲救赎是什么,救赎可能是来到高墙世界后真正的适应,也可能是发现被体制化吞没后的死亡,也可能是"希望"、"愿望"或者"信仰"、"正义"带来的逃离体制化和丢下回忆的勇气。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为这些人讨论这些有什么用呢?这些人本来就是罪人。主角的确是被冤枉的,他逃了,他有理;瑞德、布莱克,乃至瑞德的其他朋友,还有那个在电影中间因为偷电视判了两年的小牛犊汤米,这些有污点的人,是不是没资格说什么救赎?

我仍然不能提供答案,电影也不能。电影只是呈现,你把布鲁克的死当做应得的惩罚也无妨。电影里唯一能够确认的规章是法律,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罪判不同的刑,这就是理论上的标准,所以当法律批准认为这个人已经可以假释了,就意味着他已经是一个普通人了。但普通人布鲁克死了,法律上这是一项额外的后果,而没有人需要为之负责;汤米,一个犯了两年监禁的年轻人,为自己的感激和诚实付出了死亡的代价,也没有人为之负责。这就是事实,如何说"这真是一个可怜的人"或"这真是一个可恨的人"呢?能用什么为这一个定义做支撑呢?我不能提供答案,电影也不能,生命本身自会给你提供看法。

如果你已经跳脱出无尽的思考,或者你是个认真观察的创作者、组织者的话,或许会看到更不一般的东西。你大概会对布鲁克老人脱下囚衣,换上西装,最后一次站在牢房那丝缕的天光下时的气质而震惊;在这宛如一位真正学者的身影昙花一现以后,八九十岁的布鲁克像十多岁的学生一样手忙脚乱地在杂货店颤抖着双手,穿着围裙和衬衫打零工。或者,会对汤米临死前典狱长在光阴中深深暗下去的眼睛和神色而惊叹;就算你明知剧情,也会为光影处理下对人性恶感到发自心底的恐惧。更或者,你会注意到瑞德情节中镜头对于重复手法以及安迪情节中镜头对于伏笔手法的运用;以及以上叙述的这一切,纹丝不乱地统一在一个精细完整的结构里。布鲁克、汤米支线补齐了主线在前期的空缺,或者不如说其他人的活动对安迪乏味的秘密计划前期进行了遮掩和注意力吸引——最重要的是,线索的安排不仅瞒过了观众,也非常合理地瞒过了除安迪以外的每一个人。

因此,这绝对是一部你在看时永远不会无聊,看后永远不会忘记的电影。现在你应该丢下这篇文章,自己去获得答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