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清朝正式结束了科举制度的考试

1905年,清朝正式废除科举制度。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各种批判,包括对八股文的批判,等等。科举制度考什么内容也很重要,它考的不是物理、化学,而是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儒家学说。所谓“四书五经”就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本儒家经典入门书,与《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这个考试内容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作为统治者,如何来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如何才能让遍布在这个国家的所有管理者都跟自己一条心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大家洗脑。那怎么洗脑呢?就是靠考试,因为我考什么你就得学什么,大家学的就是儒家“四书五经”那套东西,十年寒窗总会把“忠孝礼义廉”这套东西都记在脑子里。就是靠这套东西,在没有电视、没有电报、没有强大通信的情况下,使这个国家始终保持着统一而没有分裂。

大家都是“十年寒窗”,接受了同样的教育,都被洗了脑,因为所有的人学的都是这套“四书五经”,这是统治者统治大帝国的智慧。如果这个科举考试考的是科学,那完全会是另外一番状况,科学就是真理,真理会越辩越明。当一个人学了很多科学知识的时候,那就会经常质疑很多问题。这样如果你在远方当县长,或者当州长的时候,就可能会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为什么要把税千里迢迢地交到长安去?”在这些人的管理下,这个国家就会慢慢地分崩离析,就会解体。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极为智慧的,因为在科举制度实行之前,也就是汉朝初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分裂问题。当时的皇帝都不敢再分封自己的儿子、孙子去别的地方,因为一旦把这些子孙分封出去,老皇帝一死,大家就会觉得凭什么你当皇帝。我有地盘,还有军队,我也要当皇帝,于是为了争夺皇位就互相打起来了。所以从汉朝开始,所有的皇亲谁都别出去做官,大家都在皇宫,都在首都待着,因为他们一出去,就会造成这个国家的分裂。那外面的地盘谁来管理呢,就让平民来当官,让平民来管理。汉朝最开始想到的叫“举孝廉”,就是如果你“孝”、你“廉”,那说明你这个人人品比较好,那就可以来当官,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质朴的想法。“举孝廉”需要大家去推举,最后为了被“举”,大家就拼命地表现自己如何“孝”、如何“廉”,甚至每天吃糠咽菜,父母去世了就一直跪在坟前,一跪都能跪好几年,恨不得什么都不干了。但从隋朝开始就实行“开科取士”的新制度,也就是让大家都来考试,从中挑选人才,结果这么一考发现果然到处都是人才。所以这种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经过不停地调整改良,逐渐完善了起来。当时的科举考试还有很多规定,比如说商人不许参加考试,因为大家都觉得商人就是唯利是图,商人要是当了官,那能不贪吗?李白就因为他爸是商人而没考成。

科举制度把绝大多数的人才都拢进了政府,所以中国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有创意的中央政府。而西方的大部分人才都在民间,所以西方的传统就是在民间保持着强大的创意,而政府始终没有太多的创意。但是中国由于采用了科举制度,人才全进了政府,所以民间并没什么创意。一直到今天,中国都是政府的创意极其强大,这和西方具有很大的区别。后来在不同的朝代,由于有少数民族的问题,科举榜又分成了满蒙榜、汉人榜等,后来又给当官的孩子单列了一个榜,所有的“官二代”以九十取一的比例另外录取。当时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平衡,但科举制度在中国和世界上一直都是最先进的制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与你分享更多精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