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东晋魏璎珞,历史上第一个“大女主”

有人说,在封建王朝统治的几千年岁月里,传统女性不过是男人的附庸和工具。

生于闺房,相夫教子,平淡一生。

这是很多古代女性的命运和固定的结局。

但岁月悠悠,历史的长河中,其实也有不少女性拥有传奇的人生,她们不甘成为男人的影子,拼命证明人生的精彩,实现了自己的精神独立。

譬如谢道韫,她长于闺门,却有“咏絮之才”;嫁入豪门,却不囿于婚姻。纵使暮年,也可手持利刃保护家人。

她是真真正正的大女主,她用绚烂的人生告诉后人——

谁说女子不如男。

腹有诗书,不让须眉

1600多年前,谢道韫出生在东晋谢家。

这是京城内赫赫有名的权贵家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谢家所指便是此处。

谢家子弟人才辈出,文能安帮,武能定国。谢道韫其父是安西大将军,伯父是东晋宰相谢安。弟弟是指挥淝水之战的谢玄。

而谢道韫虽然长于闺门,但跟着自家兄弟读书,耳濡目染。

腹有诗书气自华,巾帼亦不让须眉。

《三字经》里有这样的句子:“谢道韫,能吟咏”,

指的就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

那日,天降绵绵大雪。

谢太傅与子侄探讨诗词文章。谢太傅手指飘扬在空中的雪花考问道: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太傅的侄子谢郎思索道:“就像是盐粒撒在空中吧。”

听罢,谢太傅用手轻捻胡须,笑而不应。

只有7岁的谢道韫恬然一笑,接着回答:“不如比做柳絮,随风漂浮。”

谢公听完,哈哈大笑。

既是作诗,自然重在诗意。

盐粒虽然外表似雪,但终归是形似;柳絮飘摇,更有雪的“神采”。

后人以此为喻,称赞才女有“咏絮之才”,红楼梦中形容林妹妹的诗句“堪称咏絮才”的典故也出于此处。

漫天雪花,飘飘洒洒,一如柳絮霏霏。

不知当时年幼的谢道韫,仰望满天雪景,是否想过她这一生的命运也将如柳絮般辗转沉浮,为后人惊叹。

谢道韫小小年纪,胸中已有山海。

一次,谢安和子侄们共读诗经。谢安问,“你们认为《诗经》里哪一句诗最好?”侄子谢玄先说,我喜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一首抒发战争归兵哀思的词句,颇契合少年郎的“文艺范”。

而才女谢道韫则说:“诗经三百篇,我独喜欢‘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这首诗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表达的是周王朝老臣忧心国事的咏叹。谢道韫能与圣人齐觞,只一句就道出高雅的情怀。

谢安听了,不由得称赞道:“雅人深致”。

和方仲永不同,谢道韫的才华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弭。这是因为她爱读书,书籍给予她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使得她在精神世界永葆青春。

哪怕进入婚姻的围城,也不改少年时的意气。

胸有沟壑,不屈夫婿

谢道韫父亲早逝,作为长姐,谢道韫需要承担教育弟弟的责任。

与谢道韫不同,弟弟谢玄喜爱打扮自己,谢道韫毫不客气地教训他:“你每天忙于这些俗事,到底是本来就胸无大志,还是因为蠢呢?”

一番话说得谢玄惭愧不已,从此潜心读书,成为一代名士。

谢道韫对自家人如此严格,或许没有想到自己以后嫁的郎君会不称心意。

纵是奇女子,谢道韫长大后仍要遵循“门当户对”的婚姻原则。

她要嫁的王家也是名门望族:公公王羲之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家,长子王徽之是魏晋名士,幼子王献之也擅长书法,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可阴差阳错,谢道韫嫁给了最为逊色的次子王凝之。

好的婚姻往往势均力敌,一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李清照与赵明诚。

王凝之不仅才华逊于二位兄弟,而且为人性格木讷。作为才女,谢道韫岂能容忍一块木头。

回娘家时,她忍不住向自家兄弟吐槽:“我娘家的兄弟,哪个不是好儿郎?没想到天下竟然还有王凝之这样的男子,还成了我的夫婿(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如果谢道韫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女子,或许可以与平庸的丈夫相敬如宾。可她偏偏有满腹才华,不甘忍作他人附庸。

婚姻是围城,有的女子在围城里煎熬,最终熬尽自己的青春。她却像一枝牵牛,攀上墙幔,绽放自己的芳华。

婚后的谢道韫,照样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当时的王家常与文人墨客谈玄论辩、吟诗作赋,有一次,小叔王献之在与人辩论中落了下风,眼看理屈词穷,王家要丢了颜面。谢道韫派丫鬟前去,“欲为小郎解围。”

作为女子,不能在男子面前抛头露面。

谢道韫便隔着一道帘子,言之凿凿,雄辩滔滔。不仅重新整理了王献之的理论和论据,还扳回一局,让对手哑口无言。

当时参与辩论的都是有名的文人,皆拜倒于她的罗裙。一时之间,震惊东晋文人圈,传为美谈。

谢道韫用实力证明:内心强大的女人,没嫁好男人,也配拥有好人生。

女人不一定只能囿于厨房,洗手作羹汤,也可胸怀沟壑,追寻诗和远方。

手有利刃,不让伟男

弹指间,数十年过去。谢道韫也到了不惑之年,按古人平均寿命算,已经是人生后半场。

她的前半生足够风光,千古才女,美名远扬。之后的生活也算安宁,诞下了四子一女。和王凝之逐渐磨合,也能相敬如宾。

直到孙恩起义,战火烧及会稷城。王凝之作为守城的将军,一不练兵,二不求救,堪称“佛系”。

已经做了祖母和外婆的谢道韫,不得不临时组织军队,亲自指挥训练。

孙恩的军队打入会稽城,杀了王凝之及其子孙。危难关头,谢道韫没有太多时间悲痛。她第一时间组织了家丁,手握大刀,抱着三岁的外孙冲出重围。

一个老太太,砍死了好几个彪形大汉。影视剧不敢写的桥段,谢道韫做到了。

但她最终寡不敌众,惨遭俘虏。

谢道韫被送到孙恩面前,孙恩要杀谢道韫的外孙。她临危不惧,亢声而辩:“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欲加诛,宁先杀我!”

翻译过来,事儿发生在王家,关我们谢家啥事?这是我的外孙刘旺,一定要杀,就先杀我!

谢道韫大义凌然,大女主光环凸显,孙恩不得不折服。他毕恭毕敬地把谢道韫连同她外孙送到乡下,在那里安度晚年。

晚年的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

孙恩之乱平叛后,新任会稽郡守上门拜访,会谈之后,太守感叹:"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后来为了铭记亡夫,她终生不嫁。在散漫的时光中,浸读诗书,以文会友。

有人说,“在离乱交织的晋代,人们大多过得醉生梦死。”

谢道韫短暂的人生,却值得传奇二字:她出生女辈,却不甘兄弟之后;婚姻不如意,也没有让人生的色彩暗淡;纵使不惑之年,亦可手执利刃,保护家人。

我想在她灯枯之际,对于自己这一生也是满意的。

她的人生就像是幼年时经历那场大雪,不是盐粒掉落在泥土中便沾染污秽,融化不见。而像柳絮一般,飘飘扬扬,飞向天际。

“白雪纷纷何所似,恰如柳絮凭风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