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楚辞》,成就了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

提到情感,我们常常会用含蓄内敛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倘若有人把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我们往往称之为真性情,但是这样真性情的人不多。从头算起的话,屈原是一个。

他对人生的思考,对国家社会的喟叹,通过阴阳顿挫的词句表达出来,声声入耳,句句走心,即使穿越千百年,你也能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痛苦与挣扎。正是这种真性情的流露,才使得这份悲壮的哀叹多了份浪漫主义色彩。时至今日,我们追捧的浪漫主义情节仍是起源于此。

对于屈原的认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端午节与粽子上,这只不过是一种缅怀的方式,更需要关注的是屈原所代表的一种精神情怀。

作为理想的殉道者,屈原一生未圆心中宏图大志,但是依然保持了骄傲的品质。可以说,他是高洁的精神贵族,也被称作中国文人的集体精神偶像。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他的高贵与骄傲,一生追求光明与真理,即使被小人诬告遭放逐,但始终不与其同流合污。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爱美,从外表到内心,从一而终,不曾改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奋斗的写照,不死不休的追寻精神,但细细品味,还能品尝到豁达的滋味。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这是他浪漫的精神世界,幻想自己在龙凤车上天远骋,与群神共游。

这一声声喟叹与呐喊,都辑录在《楚辞》这一本册子中。内中记载的文化瑰宝,蕴含的名士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于是,中国文人的浪漫才得以滋养,想象力、创造力才有了源泉。

可以这么说,没有屈原与《楚辞》,就没有后来的李白。可见,影响力之深远,苏东坡、陶渊明、司马迁、曹雪芹都是他的粉丝。只有读《楚辞》,你才能窥到中国文人精神中的澄明之地。而那些你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无处寄托的,在《楚辞》里都可以看到。

《楚辞》,顾名思义是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主要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也包括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作品。《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

《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文学传统,即今人视为“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派都无一例外受其启发,从中汲取精神与艺术的滋养,成为其“苗裔”。对后世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及至现今,每当读起,仍有荡气回肠般的潇洒飘逸。闻一多则评论:“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