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呼吸道传播疾病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结核病就在我们身边,未曾远去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有17亿结核病潜伏感染者,约为全人口的1/4;全球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2018年估算全球新发1000万例结核病患者;结核病是单一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排全球死因顺位第十,124万人因该病死亡(另有25.1万人因结核合并艾滋病而死亡)。中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估算我国2018年新发结核病患者86.6万例,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患者数占全球的8.7%。

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不能被忘记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作为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古老的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菌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在人口密集的学校、工厂等场所,常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而导致结核病聚集性发病。

得了结核病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如果患者接受规范科学的抗结核治疗,也至少6个月才可治好。一旦治疗不规律,常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变成耐药肺结核。耐药肺结核的病死率高、疗程长、医疗费用高且治愈率低,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结核病可以发生在除了头发和指甲外的任何器官,因此,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结核病防治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更应积极防治。

结核病有哪些症状呢?该如何预防?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辖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肺结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1.控制传染源

积极发现并治愈病人,传染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去时应佩戴口罩,在家休息为主。发现家人患有肺结核后,可以住院也可以不住院治疗,在病人的痰液中还有结核杆菌时,说明病人的病情还处在活动期,要积极治疗,并且要注意隔离,以防传染给家人,病人的痰液中有结核杆菌,说明他的痰液具有传染性,一定要严加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

肺结核主要经过呼吸道感染。

直接传染:直接吸入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喷出的飞沫。

间接传染:吸入漂浮于空气中含有结核菌飞沫,常发生空气不流通的室内。

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因为他们的痰液中带有结核杆菌,会随着空气中灰尘到处飞扬,被抵抗力低下的人吸入后,可能会引起感染。肺结核患者病人出门时最好带口罩,吐痰时应该把痰液吐在纸上。对于身体虚弱、易感染者,要时常佩戴口罩。进食时,结核病人使用的餐具最好和家人分开,使用公筷,把菜夹在结核病人的单独的盘子中,尽管肺结核病人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疾病,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防范。

3.保护容易受感染的人群

目前,全球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2000万结核病人,每年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每天8000人)。肺结核的易感人群主要有:

(1)排菌病人密切接触者;

(2)糖尿病、尘肺、肾功不全及免疫系统疾病者;

(3)流动贫困及高龄人群;

(4)既往患肺结核未彻底治愈。

儿童都必须按规定接种结核疫苗,如果因为疾病延误,以后要补种。接种疫苗后,人体会对这种细菌产生一定的免疫,当再次接触这种细菌时,就会出现很轻微的症状或不出现症状,降低结核菌感染后的发病率、减轻感染后发病的病情。新生儿和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比没有接种过的同龄人群结核病发病率减少80%左右,其保护力可维持5至10年。

总之,有效预防肺结核,除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和手肘遮掩住口鼻、居室经常通风换气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据健康北京等综合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