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上线

3月11日中午,天河港澳青年之家主任林惠斌结束在港澳青年之家总部的会议后便踏上了前往汕头和福建的行程

港澳青年之家的口罩生产线设置在黄振龙厂房。

3月11日中午,天河港澳青年之家主任林惠斌结束在港澳青年之家总部的会议后便踏上了前往汕头和福建的行程。为港澳青年创业项目奔走在路上的林惠斌,这一次组织了港澳青年做的是防护口罩。林惠斌介绍,“随着复工复产逐渐恢复正常,在港澳青年的创业团队中,不少人需要口罩等资源,受到启发就在骨干成员里发起号召,自建口罩生产线。”而在此之前,港澳青年之家的成员筹集了超过50万元的防疫物资,捐赠给了天河区的一线工作人员以及武汉前线的医护人员。

最紧急的时候

提着现金在国外工厂买口罩

时间倒退回大年初五,这一天,林惠斌凌晨时分回到家中,很快便收拾出门了,出发前往寻找防疫物资的路上。“当时正值疫情高峰期,加上春节期间很多工厂的生产没有跟上,天河区很多一线工作人员出现了口罩紧缺的情况。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们发动了港澳青年通过海外等渠道,去寻找口罩资源。”

作为港澳青年创业者和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入驻企业代表:醒电(ChargeSpot)创始人章小健是早期加入寻找口罩资源的人之一。“年初二的时候就收到了身边好友和同事的信息,表示缺口罩。”在听到这个信息后,章小健一度觉得难以置信,“会有钱买不到的东西。”

随着疫情逐步往高峰方向发展,“一罩难求”的情况在香港等地也开始出现,章小健把采购市场扩大到了海外地区。“除了我们还有当地的华人也自发组织采购口罩,且价格变化非常快,迟疑一秒钟,可能就需要翻倍支付。”为了顺利买到口罩,章小健的同事提着现金直接去工厂买货。

凑集到一批货物后,章小健和同事们将防疫物资分批邮寄到香港,再由章小健对接转送到内地。“春节期间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提供了捐赠渠道,把应急货物送到内地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包括报关手续等办理,也非常便捷。”

章小健透露,在同事中不乏有湖北籍的员工,更有同事的家人被征调到了武汉前线支援救灾工作,“这样的真人真事便发生在身边的时候,更加促使我去做这件事情。”

几个股东合力共筹集了超过51万的物资,包括4万多个口罩,2000多个护眼罩和4000瓶消毒洗手液等,而这些物资被送往内地后,分别捐赠给了天河区政府以及湖北武汉的同济医院、中心医院等。

除了章小健之外,港澳青年创业项目TIMETABLE的成员,则早在1月24日大年初一开始忙碌了起来,同样通过海外市场采购了一批符合标准的N95口罩捐赠给武汉一线医院。在印尼厂家采购口罩时,当地的零售商得知物资将用于支援武汉时,更主动把物资让给了TIMETABLE。

自建口罩生产线

为天河港澳企业复工复产做准备

捐钱捐物还不足够,在2月10日时,林惠斌在青年之家里发起了搭建口罩生产线的号角。一呼百应,很快便有港澳青年报名参与,四五位核心成员组成了口罩厂创始团队,他们当中有初创企业,也有知名企业后代,大家分工明确,负责不同范畴的工作流程搭建,例如来自黄振龙集团的黄伟建则负责生产线部分,林惠斌则负责寻找资源渠道,还有人负责搭建后期销售渠道等。

林惠斌笑着说:“原以为口罩生产不会太难,机器看起来就很简单,但实操后发现,要学的知识还不少。原来机器由两部分组成,主要分切片机和挂耳机,因为挂耳机零部件有些小问题,就会需要再去工厂一趟。”

如今林惠斌俨然成了口罩生产行家。他告诉南都记者,市面上最多的是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节奏会慢,因为生产完之后需要放置14天左右才能上架销售。一次性防护口罩对细菌过滤虽然没能达到99%以上,但基本能达到90%的过滤。”林惠斌介绍。

加上一次性医用口罩对于生产环境要求严格,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因此青年之家的口罩生产线选择了生产一次性防护口罩。该项目作为港澳青年在天河创业的落地项目之一,工厂设置在了东圃吉山的黄振龙厂房内,“工厂里达到了无菌的生产要求,对于口罩生产也比较适合。”

目前,生产线已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最快将于近一周投入生产。林惠斌分享,正式投产后,口罩机一天可以生产约10万片口罩,将主要用于天河区港澳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创业港澳青年使用,同时会捐赠一部分给予天河区内的一线工作人员,在有富余的情况下,则将推出市场销售。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摄影:南都记者 张嘉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