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背包客的好奇

你是否也曾经好奇:穷游、背包客是如何边走边活的?

穷游本身没钱,想活下来,就要能脸皮厚,能蹭吃喝;

而背包客,虽然追求极简,但本身是有钱的旅行者;

按照现在的叫法,我国历史上早有许多著名的背包客,且并不穷,比如玄奘、徐霞客等等。

背包客的这种旅行方式其实在我国古代似乎就有一点相似,一个包袱浪迹天涯。

现代背包客的旅行方式起源,要追溯到1660年,欧洲上层阶级之间掀起了一股为认识社会,增加见闻的“Grand Tour”旅行风。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工业革命和假期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欧洲上班族开始提着箱子和背包远渡美国,也促使了近代旅游的兴起。1910年,Backpack一词便在时代之下诞生。

在二战期间因为战争需要,背包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在六七十年代,对于上流社会来说,这是航空旅行的黄金时代,那时飞机的座椅非常宽大,头顶上还没有行李架。人们在飞机上抽烟喝酒划拳开派对都是没有限制。

▲1960年,达美航空的头等舱。(图/Memographer)

▲美国航空747。(图/Airliners)

那时的旅行费用高昂,一度都是奢侈品。

但富有富的玩法,穷也有穷的快乐。

在嬉皮士盛行的风潮下,以赤贫和流浪反抗主流,人们辍学反叛,背着包搭上巴士去世界开眼界。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沙漠上,一位来自加拿大的背包客。(图/Adventure)

1967年,一个美国马萨诸塞州16岁的中学生离家出走,周游了全国,两年后创办了一种群居村形态的“莱顿公社”,而后,志同道合的群居村越来越多,也成为各地年轻人追求的乌托邦。

他们追寻乌托邦的常态是:背着大包行囊,穿着破烂却十分个性,乘坐便宜的交通,住最简单的住宿,反抗常规,散漫却充满理想。

这些背包客中有穷人,也有身在富裕却痛恨财富,毕竟年轻人总是会有各种想法。

1970年才毕业不久的托尼·惠勒和他新婚的妻子买了一辆破旧的车子,带着一点点英镑开始出门旅行,他们不算背包客,但一路上都很窘迫,最后卖了车,背着行囊一边打工一边搭车旅行,最后到了目的地悉尼,而此时裤兜里只剩下几毛钱。

他们写了一本指南,介绍了这次旅行中的经历,让许多背包客感同身受,而这本指南也是《孤独星球》的第一本指南。

嬉皮士风潮下的背包旅行是一场精神朝圣,也为如今的背包客朝圣之旅埋下了伏笔。

在那个背包旅行盛行时代,一门心思的精神追求或许让人们已经忘记了身上的背负重量,就算累也只是考虑减少行囊。

21世纪,背包轻量化开始深入各大厂商生产线。

作为1921年诞生以追求极致为核心的觅乐,全面考虑实际场景下的背负情况,做出了轻量、背负系统等等饱含技术性的产品,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觅乐便成为登山背包中的专家。

▲觅乐创立至今,为许许多多的户外登山大师设计了技术性、专业性的背包

而当这样的技术流专家步入户外旅行背包中时,那是一种幸福。

在登山背包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就的觅乐,将其技术延伸到了户外日用背包以及其他户外产品之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