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ast 食品病原体快速检测试剂盒

HiFast™ 食品病原体快速检测试剂盒

HiFast™ Food Pathogen Detection Kit

应用范围

用于快速检测食物(固态或液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李斯特菌、葡萄球菌属物种。增菌后4-6小时出结果。

原理

在微生物方面的产品安全性是全球食品及所有工业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法规制定机构强制要求产品不能存在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李斯特菌和梭菌,以证实原料和加工产品的安全性。大量食品很容易腐败,这就需要快速可靠的方法来证实。HiFastTM 食品病原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将获取最终结果的时间减少至12小时以内。该试剂盒的原理是以微生物成长为基础的生化鉴定,通过显色反应、糖发酵以及硫化氢产生的状况来反映微生物的菌种。

A部分:增菌

食物中不良的物理化学参数会导致微生物的生理性应激和损伤。增菌可使这些应激损伤的细菌复苏,并增加样品中的目的病原菌浓度。孵育3-4小时后,可使目的病原菌数量合适,并可进一步对这些病原菌进行验证检查。

B部分:不同食物病原菌鉴定

该试剂盒用于同时检测食品中的常见肠道病原菌如克雷伯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20ml增菌样品分别加到各自病原菌检查培养基中,35-37℃孵育4-6小时。培养基包含酚红指示剂和山梨醇。山梨醇发酵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和产气肠杆菌,在糖发酵产酸后使培养基变黄。非山梨醇发酵菌如大肠杆菌O157:H7则使培养基保持粉色。大肠杆菌裂解显色液并发酵乳糖,使培养基带有绿色。培养基含有硫化氢检测系统,使沙门氏菌产生黑色。因而,该培养基可区分是否发酵乳糖与是否产生硫化氢。

C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

金葡菌的验证是基于凝血试验,以证明凝血酶的存在。培养基水化后,添加0.6ml增菌样品。如果金葡菌存在,血凝块将在4-6小时内形成。

D部分:李斯特菌检查

特点

培养基无需配置,操作便捷

只需两步,即可检测所有常见食品致病菌,省时省力

试剂盒组成

包装

1. 匀浆袋 (390ml / 710ml / 1.63L)

2. 增菌培养基:无菌固体小块, 铝袋包装

3. 鉴别培养基:4瓶,均预装干粉培养基

①白盖小瓶(通用鉴别培养基);

②紫盖玻璃管(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别培养基);

③黄盖玻璃管(李斯特菌鉴别培养基);

④红盖玻璃管(梭菌鉴别培养基)。

鉴别原理及显色说明

①白盖小瓶(通用鉴别培养基)

孵育前为红色澄清溶液,孵育4-6h后,培养基可能变色为黄、绿或黑。

培养基含酸碱指示剂和山梨醇。//山梨醇发酵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和产气肠杆菌等)在糖发酵产酸后,pH值下降,培养基变黄。//非山梨醇发酵菌(如大肠杆菌O157:H7)使培养基呈粉色浑浊。//若培养基带有绿色,则说明有大肠杆菌裂解培养基中的显色混合物,并发酵了山梨醇。//培养基中含有硫化氢检测系统,沙门氏菌使培养基产生黑色。

②紫盖玻璃管 ③黄盖玻璃管 ④红盖玻璃管

(金黄色葡萄球菌) (李斯特菌) (梭菌)

操作步骤

鉴别结果

HiFastTM 食品病原体快速检测试剂盒(货号K097S/M/L)

用于快速检测食物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和葡萄球菌属物种。4-6小时内出结果。

试剂盒包括

I)匀浆袋(用于样品处理)*

1、K097S:小袋(390ml)

2、K097M:中袋(710ml)

3、K097L:大袋(1.63L)

II)检查培养基

A部分:增菌培养基(用于样品处理)、无菌增菌培养基小块

B部分:食品病原菌鉴别检查培养基(干粉)

C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培养基(干粉)

D部分:李斯特菌检查培养基(干粉)

E部分:梭菌检查培养基(干粉)

说明: 不同规格匀浆袋由S、M、L货号试剂盒分别提供

增菌培养基和检查培养基均由三种货号试剂盒包含在内

应用说明

1. 样品收集和食品样品处理按标准方法进行。

2. 向匀浆袋中的食物样品添加培养基,进行增菌。先将无菌的增菌培养基小块溶解在蒸馏水或纯水中。混匀,使培养基完全溶解。根据下表添加一系列稀释的食物样品。

5. 孵育35-37℃4-8小时,最高不超12小时。根据相应培养基提示,诠释颜色变化、血凝块形成、培养基变黑和汹涌发酵。

6. 请注意在出现阴性结果并丢弃之前,再孵育24小时。

李斯特菌的验证是基于代谢利用和水解七叶灵的能力。培养基中的选择性因子有助于清除其他微生物污染。5ml增菌。5ml增菌样品加到李斯特菌选择性培养基中,试管35-37℃孵育6-8小时。培养基变黑提示李斯特菌的存在。

E部分:梭菌检查

5ml增菌样品接种于梭菌检查培养基。试管混匀并无菌孵育12-24小时。汹涌发酵的形成提示梭菌的存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