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贫困群众的“服务员”

在丽江市古城区文化街道文化社区,大学生村官龙云飞得到了群众们的交口称赞。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努力当好贫困群众的“服务员”,为贫困群众脱贫做了许多实事好事。

文化社区位于文化街道中部,距城区20公里,下辖13个居民小组,有常住居民421户1743人,为纳西族、汉族聚居村落。自2015年驻村扶贫以来,龙云飞同驻社区扶贫工作队员和街道、社区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贫困群众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了解基层情况,龙云飞几乎每天都在学习掌握农村工作、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宣传落实好党在农村的扶贫政策。“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和特长,协助驻村扶贫工作队,推动文化社区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带动村民增收。”秉持这样的理念,龙云飞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中,他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

为当好政策宣传员,龙云飞深入学习脱贫攻坚政策,全方位、深层次地向贫困户宣传精准扶贫政策,用政策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致富,全力助推文化社区精准扶贫工作。

工作之余,龙云飞常到贫困户家中“拉家常”,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及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他把了解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社区党支部、街道党工委反映,为社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建言献策。几年来,他累计参加群众会80余场次,入户走访900多人次,不论走到哪,他都与贫困户、居民小组长、党员一道分析贫困原因。通过调查摸底,他了解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和贫困户子女上学、住房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及时向街道党工委反馈情况,助力精准扶贫见实效。

贫困群众的长效致富必须立足于产业支撑。龙云飞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特长,按上级部门发展产业的要求,大胆探索、因地制宜,整理文化社区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书,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了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方案和帮扶计划。

着眼于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龙云飞和驻村队员们从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收入手,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渠道,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引导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结合“支部+产业+群众”和“市场+协会+农户”模式,大力扶持群众发展种养产业,不断扩大提升种养规模成效。他们还积极配合区农业局、畜牧局开展种养业培训工作,提升群众致富技能;配合区人社局对社区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进行普查,实施劳务输出,努力实现贫困户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龙云飞说,自己是服务贫困群众的“服务员”,要有去农村学习、锻炼、服务农民群众的意识。几年来,他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以满腔热情、诚恳的态度和优良作风为贫困户服务,做好每一件小事,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信任。

“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文化社区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龙云飞如是说。

本报记者 胡晓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