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共赢发展

本期聚焦

本报记者 黄翘楚 李春林 通讯员 鲁文侯 文/图

一个班子抓统筹、一个规划强引领、一个标准严推进、一张名片树品牌,围绕打造全省最美丽的“中国滇红第一村”目标,凤庆县安石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与作用,通过抓实组织保障,统筹推进规划编制、民居房改造、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品牌打造等工作,逐步形成了组织凝聚党员、党员推动产业、产业助推群众致富的党建引领脱贫致富新格局。

同向发力 实现“1+1>2”的效果

硬化路通村到户,路边繁花似锦,茶树苍翠依然,青山掩映下的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村美民富”的安石村跃然眼前。

安石村种茶历史悠久,是滇红茶的主要原料基地。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率先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茶产业,使曾经贫穷落后、产业单一的安石村华丽转身,赢得了“中国滇红第一村”的美誉。

在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为实现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强强联合的目的,当地主动打破行政村地域限制,以安石村为核心,辐射周边落星村、水箐村、红塘村、上寨村4个村,探索成立凤庆县“滇红第一村”党委。以茶叶产业发展为利益联结纽带,按照“党委抓统筹、创载体、出思路,企业定标准、出产品、造品牌,农户建基地、强管理、产原料”的机制,立足实际解决“中国滇红第一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凤山镇党委副书记王有富介绍说,“滇红第一村”党委主要对核心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民主法治、美丽乡村等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并研究商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实现组织联盟、党员聚集、同向发力、1+1>2的效果。

作为功能型党组织,“滇红第一村”党委制定了“12335”茶产业基地管护标准,成立“滇红第一村”茶叶产业协会和茶叶产业联盟等措施,制定原料、工艺、价格、包装“四个统一”产品标准,将核心区5个村3万余亩茶叶基地纳入联盟管理,着力打造茶叶产业示范村。

“滇红第一村”党委副书记、安石村党总支书记陈维菊表示,“滇红第一村”党委围绕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成立以来在人居环境、产业升级、乡村旅游、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片区的共赢发展。

“以茶叶鲜叶单价为例,近半年来产业联盟每公斤收购价平均高于市场价5元,仅此一项就为茶农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陈维菊说,如今“滇红第一村”党委的各项举措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党委作用,通过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吸引外来资本入驻,提升村庄整体形象等措施,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新安石。

庭院经济 成为不可小觑的产业

正午时分,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大路湾小组村民杨国寿正在庭院里拾掇打理茶花。“一开始只是想着好看好玩,没想到还能产生经济效应。”杨国寿从2004年开始种植茶花,规模从开始的几十株发展到如今的2000余株,每年有10万多元的经济收入。

在安石村,像杨国寿这样房前屋后、庭前院落种满茶花的人家比比皆是,全村810户农户家家栽花、户户有绿植。

作为安石村最早种植茶花的几户人家之一,大路湾小组村民罗正把这些归功于曾长期担任村支书的李大进。“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大家逐步规模化发展茶花产业,经济价值逐渐显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种植茶花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安石村不可小觑的产业之一。”

为助推茶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经营模式,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由专业合作社负责打造基地建设,统一种植标准,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和市场需求信息,并引进凤庆天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打造交易市场、开发销售渠道。

这样的经营模式目前已初见成效。春节前,由安石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办的2020年新春茶花、花卉展览会在该县文庙文化广场举办,九芯十八瓣、凤山茶、蒲门茶……数十种品类的茶花在此展出,吸引了众多花友前来参观、购买。

“这样的展会不仅满足了广大花农、花企、花友的迫切需要,对于弘扬茶花文化、促进茶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安石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主管苏荟萍说。

自2017年安石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已种植茶花10000多株,品种100多个,发展合作农户200多户,为农户销售茶花收入户均20000元,销售产值达1200多万元,企业实现产值1560多万元。

联动发展 谱写生态发展新篇章

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安石村曾因农作物产量低等原因,一度沦为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当时每亩产值只有400元至500元,如果算经济账,不种亏本粮食就是一种增收了。”采访中,“老支书”李大进给记者展示了一张退耕还林前安石村的照片,在耕地和大面积的荒地周围只有零星几棵树木,和如今郁郁葱葱的安石村对比鲜明。

为切实转变百姓的思想观念,2013年,陈维菊上任伊始就和村“两委”一起,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找出路,谋发展。通过深入分析调研,因村制宜地确立了“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户一花、一户十棵经济林果树”“四个一”联动发展思路。

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安石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凝聚、服务功能,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积极实施产业结构大调整,把所有农田、耕地都改造为高优生态茶园。目前,全村共有高优生态茶园6105亩,年产量1000多吨。2019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563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53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

目前,安石村正积极推行“林茶、林果、林药”套种的产业整体发展模式,积极发动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茶园、荒山荒坡上种植桃、李、甜柿、杨梅等经济林果,构建“道路林荫化、村庄林果化”的良好生态格局。

为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当地还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乡村振兴理事会,加大力度整治农村“十乱”现象,实现村庄规范治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着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滇红第一村’党委每月召开1次党委会,重点研究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工作;每季度召开1次党委扩大会,听取各村工作推进情况,现场解决问题。”“滇红第一村”党委书记曹永福介绍,实现“农业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大提高,农村环境大改善”后,安石村将继续围绕“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建设目标,打造成为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滇红小镇后花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