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两晚的领导型培训师项目,就从培训师和老师的不同开始 续一

“作为培训师,我们在设计自己的课程时,更多地聚焦在‘学-习-得’这个闭环的打造——在现场的‘学’,在现场和工作中的‘习’,以及在未来的实践中去‘得’,也就是工作中行为的真实转化、新习惯的养成,最终在工作生活中形成举一反三、灵活迁徙的能力。”

“张老师,那如果……学员不感兴趣,我们该怎么办?”这两天一直都很活跃的Q老师犹豫了一下,还是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很多老师发出附和的声音——HAHA,大家伙的“潜水舱”,再一次向更深入的地方,下潜。

“非常感谢Q老师,代表大家提出这个非常现实的课题。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培训管理的范畴,我们后面再回过头来探讨,可以吗?咱们先来看看,在培训现场如何来面对,怎么样?”大家齐齐点头赞同。

“大家还记得,昨天咱们开课的头一个小时,发生了些什么?”

当我视线扫向全场,经过Q老师时,她干脆站了起来,接过助教递上的麦克风,自然地面向全场、流畅地说道:

“张旭老师先是同大家问好,说自己是来向水里‘扔砖头’的,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才是这几天学习的主人;然后H老师提出来一做培训就紧张的话题,张老师通过提问我们培训师和老师的区别、F老师回应,引领大家作了角色和视角转换,让自己离开主角和焦点的位置,来到学员们中间,共同来关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咱们能创造出哪些新的价值’。”

Q老师稍停了一下,我看到她身后一缕金色的冬日暖阳,从深红色天鹅绒落地窗帘的缝隙间,斜洒进来。

“再接下来,通过介绍紧张产生的生理基础——ATP原理,剖析了身、心结合来有效消除紧张的方法,并带领我们进行了现场练习;最后我们每个人设计了自己的‘首周练习方案’,张老师强调说要‘奖励行为而非结果’,只要照计划做了就奖励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建立新的‘奖励性神经链’这就是整个的过程。”

话音未落,我们大家就为Q老师的回顾鼓掌喝彩。随着掌声停歇下来,我轻声问道: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过往经验,在一场培训,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学员们的学习兴趣,是怎样来的呢?”

(未完,待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