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猛于IPO

IPO一月发两批多达55家公司,市场各方都说没事,但结果却是大盘被打趴下了。IPO的抽血效应有一个滞后期,申购资金抽血是短期效应,但新股上市后从封板到开板,抽血就具有了长期效应。不过在笔者看来,增发新股的抽血效应猛于IPO,过分宽松的监管政策,让增发对股市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后遗症。

增发与IPO的鲜明反差

目前的IPO发行价仍被“窗口指导”,普遍以20倍市盈率为基准,发行价普遍较低,但上市以后的股价却没法管了。由于新股上市之初都是伪小盘股,因此上市后股价定位普遍畸高。“窗口指导”刚开始执行时,IPO公司的老板啧有烦言,觉得发行价太低,很吃亏,后来发现其实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便都争先恐后启动IPO了。当然,表面上烦言仍有,但那只不过是想把所有的好处都占到,最好小亏也不吃,心里却早就乐开了花。

IPO公司上市后股价一飞冲天,公司在合适时机可以高价增发新股,以极小的股本摊薄代价圈到比IPO发行时多得多的钱,发生在中科曙光和兰石重装身上增发就是很好的案例。中科曙光IPO发行价5.29元,发行7500万股,募集资金3.97亿元。公司上市后,股价先是直冲60元,横盘数月后,再度一飞冲天,最高达到139.90元。公司没有放过这个天赐良机,4月25日发布定增预案,拟以不低于每股65.30元的价格,增发不超过2143.95万股,募集资金14亿元。与IPO时相比,增发的股本不到IPO时的三成,但募集的资金却是IPO时的3.53倍;兰石重装IPO发行价为1.68元,发行1亿股,募集资金1.68亿元。公司上市后,创下封板天数第二多纪录,如今股价复权后已高达40元。5月6日,兰石重装发布定增公告,公司拟以不低于每股15.71元向10名特定对象增发不超过8000万股,募集资金12.5亿元。与IPO时相比,增发的股本是IPO时的八成,但募集的资金却是IPO时的7.44倍。

如果早知道是现在这个结果,这两家公司一定悔不当初,不如IPO时缩减发行数量,就像浙江世宝那样,只发行1500万股,虽然募集资金少,但股本摊薄的代价也小,上市后再高价增发,可一举补回IPO时的“损失”了。

政策宽松任性二次圈钱

A股市场今年以来已有102家公司IPO,募集资金总额636.1亿元;但定增猛于IPO,迄今已有347家公司公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高达8762.27亿元,是IPO的13.77倍。IPO在明处,市场各方都在关注;定增虽然没在暗处,却都被人们忽视了。IPO往往会成为市场下跌的替罪羊,而抽血效应更大的定增却还常常异化为利好因素。今年以来A股市场行情火爆,股价高歌猛进,定增价格也水涨船高,最大的得益群体就是次新股。次新股因为流通盘很小而成为伪小盘股,按小盘股的市场定位股价很高,这就给次新股高价定增创造了条件。

今年高价定增盛行,还与管理层鼓励并购、放松定增监管政策有很大关系。监管部门现在把定增看成是上市公司的自主经营事项,拟取消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事项的行政许可,虽然目前上市公司定增新股仍需审核,但事实上已经相当宽松了,导致上市公司争先恐后地推出定增方案。像兰石重装是2014年10月9日才上市的,中科曙光是2014年11月上市的,如今两者上市不过才半年,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定增方案二度圈钱。过去曾有明文规定,上市公司二次发行新股间隔时间必须在一年以上,但现在这个规定已经无形中被取消了。

监管政策事实上已一松到底,证监会日前公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新规扩大了募集配套资金比例,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募集配套资金的比例从25%扩大到100%。这也就是说,上市公司以后可以空手套白狼,想要收购什么资产,不用担心手中没有资金,可以增发股份向市场要资金。这也正是创业板公司股价飙升的巨大动力,炒家有恃无恐,股价炒高了可以高价增发新股,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司的“含金量”,然后通过高送转将股价除权降低,另一方面则可以用增发新股的资金去收购市场热门的资产项目,集各种概念于一身。

所有定增的新股最终都要流向二级市场,牛市中市场还具备承接能力,而当熊市来临时,则将成为市场不能承受之重了。政策跑偏的后果要在一两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如果任由上市公司任性增发,市场终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