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南浔,等你在时间之外

俗话说:“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南浔,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相比于同里的温婉,乌镇的精致,周庄的繁华,西塘的玲珑,甪直的安静……别有一番神韵。对于刚刚步入南浔的人来说,这番神韵似乎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直到我在河边古巷,仰头看见一座爬满青藤的灰色砖楼上这行白色小楷:等你在时间之外——余光中先生这句诗忽而使我豁然开朗:时光,仿佛在这儿放慢了脚步,遗世独立,波澜不惊。

△南浔古镇水乡风情

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浔,意为水边,依水的事物。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地方与水有关。南浔,的确是与水相生,与水相依,一千七百多年的运河古道贯通内外,因水成街,因水成市。

南浔的水,是墨绿色的,似乎不太流淌。水边的民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简朴的木门,方正的窗棂,屋角门楣的红灯笼……目光所及,处处皆是醉美的江南风情。水乡怎能无桥?南浔的千年古桥一座连着一座。如果说,如织的河流是古镇流淌的血液,古朴厚重的石拱桥则仿佛古镇的骨骼一般。站在高高的石拱桥顶上,静静地伫立。看远处,水边人家袅袅升起炊烟;看近处,年轻的红衣女子在水边浣衣。时间如同沙漏,一点一点缓缓流淌。

△古镇名菜绣花巾

不可错过的水乡美味

古镇的河道两侧,有不少土菜馆。菜馆门口,都张挂着本店菜谱,“绣花巾”是一道出镜率很高的“主打菜”。听上去,“绣花巾”甚是委婉,怎么也不像菜名,可它却的的确确是一道货真价实的绿叶菜,而且,是当地最有特色的名菜。“绣花巾”的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叶面脉络如曲线起伏。炒熟后“绣花巾”颜色碧绿,口感清香,给人一种远比普通蔬菜糯软得多的惬意。

△古镇名菜清蒸白鱼

另外,清蒸太湖白鱼、臭豆腐炖螺蛳、卤鸭等,也都是南浔的特色美味。太湖白鱼,与银鱼、白虾并称“太湖三白”,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的名贵鱼类。清蒸白鱼比较讲究味真,食材新鲜,原汁原味。用少许姜、盐、酒腌10分钟;锅烧水,水开将鱼放入锅中。大火蒸8分钟;再用生抽、糖、凉白开水兑一碗汁,稍稍加热浇入即可……做法虽简单,却牢牢把住了一个“鲜”字——味觉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吧?

△南浔古镇的“海派建筑”

独一无二的“海派建筑”

南浔古镇有着“浙北大都会”“江南雄镇”“上海后花园”之称。它与附近的乌镇、同里、西塘一样,占尽天时地利之便,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有一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自南宋起,南浔就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这里,江南古风与欧陆情调融合共生。年代久远的木结构建筑坚实无恙,并保存得那样完美。穿过小桥流水,南浔古镇独一无二的“海派建筑”,会时时冲击你的眼球。这座富庶的古镇,还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祥地之一。

江南第一宅——张石铭旧宅及刘氏梯号,精美的传统木雕,砖雕,石雕以及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玻璃雕——以儒家理念构建大宅的高畅恢弘,同时融入欧式风格的稳重敦厚,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汇。

△南浔古镇百间楼

百间楼上倚婵娟

行走在南浔古镇的街巷,跨过了几座古桥,游览了几座豪宅和私家园林,最后来到百间楼景区。只见前面略微弯弯的一条河道,两岸一道道造型微微不同的火山墙,一个个圆拱券门,一座座缓缓的河埠石级伸向河面……不由得让人惊叹:原来,南浔古镇最漂亮的地方,是百间楼啊!

百间楼与一般古民居不同,环环相套的圆形门洞,楼与楼之间一道道封火山墙……蜿蜒连绵,仿佛一位从旧时光里翩翩走来的女子,温婉柔媚。奇美的古镇,陈旧的房子,宁静,古朴,细腻,委婉地在水一方。嘉庆年间张镇曾有诗作《浔溪渔唱》一首,为百间楼点赞:“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

走在百间楼的廊檐下,我慢慢发现:这里居住的大多为中老年人。他们守着老房屋,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静谧而缓慢地过着日子。当时正值初春,江南的天气格外晴好。见到这样的桌椅,忍不住想坐下来,慵懒地享受一下阳光。

流连南浔,探古发幽,宠辱皆忘。来到这里,须得做个有心人,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喜欢极了南浔,它是我见过的江南古镇中最美好的一个……

(燕都融媒体特约撰稿 砾华 文/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