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成熟度的提升路径

【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农村金融生态逐渐好转。但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缺位、金融产品单一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可从资源配置、优化结构、强化监管三个维度入手,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级和水平,着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

【关键词】农村金融 金融服务 行业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农村金融成熟度是指农村地区具备的金融完善程度以及金融有效运行程度,主要包括金融效率改善程度、金融结构合理程度以及金融稳定增长程度。金融成熟度赋予金融生命特征,以金融成熟度衡量金融运行状态,有助于提高金融管理水平,促进农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可提高农村金融抵御风险能力,推动农村金融向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以“政府主导、高新技术、专业人才”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农村金融均衡发展。当前,我国存在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为此,一方面要重视农村金融顶层规划,坚持以“支农、助农、富农”为原则,将农村金融发展列入政府长期规划重点,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金融为导向、商业金融为补充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可给予农村地区适度政策倾斜,比如对支持“三农”的金融机构减免税收,降低农村小微企业信贷门槛,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健全农村灾害性损失补偿机制,等等,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村地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

利用高新技术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当前,农村金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明显,传统金融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为此,一方面,以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农村金融市场需求,采集金融消费者信息,建立农村金融数据库,对金融消费者准确“画像”,通过分析农村金融消费者的习惯,为其推送消费金融、财富管理、融资信贷等相关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匹配率。另一方面,以区块链技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交易,有助于缓解地区市场分割问题,节省交易时间。同时,区块链技术利用时间戳、交易号为标准,可助力农村金融服务安全化透明化,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率,保障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消费者双方合法权益,减少金融服务纠纷。

注重培养农村金融专业化人才。城乡金融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村金融人才短缺,大量的金融人才进入城市发展,导致农村金融人力资源配置失衡,人才流失率过高。因此,应注重提高农村金融人才福利待遇,强化专业人才培训工作,以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效率。一方面,政府和金融机构可加大人才补贴力度,提高工作人员薪酬标准。同时,金融机构也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金融人才更多的人文关怀,畅通人才晋升通道,让金融人才在农村具有同城市一样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金融机构可聘请专家为工作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提高农村金融工作者的专业水平,鼓励工作人员到城市金融机构学习深造,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储备人才。

优化结构:以“多元发展、创设机构、产品创新”促进农村金融结构调整

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发展。当前,农村金融信贷服务主要被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垄断,商业银行信贷门槛过高,在农村市场占有率偏低。为此,一方面可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多元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可以结合农村金融的需求特点,采用小微贷款管理技术,提高信贷占比,扩大农村信贷覆盖范围,尤其要创新抵押贷款业务,比如土地使用权抵押、大型农机器械抵押等,坚持以商业银行为核心,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结构。另一方面,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保险服务,探索指数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特色农业保险,优化农村金融保险服务结构。

大力发展农村微型金融机构。一方面可创立农村社区银行。农村社区银行主要为区域内农村家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社区银行对当地产业发展与资金供需情况更为了解,抵御风险能力更强,而且资金投入不大,能够弥补商业网点的不足。另一方面可增加农村资金互助社数量。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公民自愿入股组成的互助性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对称和内部监管替换社会融资成本。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批发给农村资金互助社,再由农村资金互助社转贷给会员企业,无需商业银行设立网点,即可达到服务农村的目的,也能够有效缓解城乡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均现象。

不断创新与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当前,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及服务单一,以金融信贷产品为例,农村金融信贷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符、贷款额度与农业发展需求不符、利率浮动与农民可承受风险能力不符,导致农村金融产品滞销。为此,一方面应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发展多层级、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村金融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以金融信贷抵押为例,应创新金融信贷抵押服务模式,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允许农民自由选择合适的信贷抵押服务。另一方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可推出网上支付、电子银行等金融服务,既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又为农民体验金融服务提供便利,借助“线上+线下”模式,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

强化监管:以“风控体系、行业自律、征信系统”维护农村金融稳定

健全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一方面,构建农村金融内部控制制度。农村金融机构可设立内控部门,严格依照流程、依照授权、依照审批开展金融服务,明确职责分工,防止出现越权和违规现象。同时,要积极构建内部审计、稽核系统,及时查处内部违规行为,防止内部风险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制度。为控制农村金融机构的逐利心态,可构建“垂直+横向”双重风险管理体系,农村金融机构既要遵守上级的垂直管理,也要遵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规定,始终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之内,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加强金融行业自律监管。不同于政府监管,行业协会监管具有双向性,对外维护金融行业整体利益,协调政府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关系;对内改进金融机构系统管理,防止不正当竞争,内外兼顾才能实现农村金融稳定增长。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督促成员贯彻执行金融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规范。同时,行业协会可以代表农村金融机构表达合理的利益诉求,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实现金融交流常态化。另一方面,加强金融同业约束,行业协会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农村金融机构非法执业,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行业协会应妥善处理金融机构之间的矛盾,促进金融机构之间和谐共处,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健全金融征信系统。金融机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金融风险,由于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风险性远远高于城市,应善于利用金融征信系统,搭建全国性农村金融服务征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和“部门藩篱”,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稳定发展。一方面,搭建统一征信平台,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可与公安、司法、税收等部门衔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确保信息采集精准、信息更新及时,确保农村金融机构掌握服务对象的信用状况;另一方面,强化预警及评估功能,农村金融机构可对服务对象分级管理,当服务对象产生信用波动时,及时发出预警提示,金融机构可根据提示谨慎开展服务,时刻警惕金融风险。

(作者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