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商业红利在哪里?|精益商业思维

最近这些天,关于直播带货的各类新闻都异常爆裂。

先是已经拥有最新头衔“电商主播”的罗永浩,在愚人节这天晚八点准时出现在抖音直播间进行直播。三个小时的时间里,罗永浩一共带货23件。这次直播可谓战绩辉煌,支付交易总额达到1.1亿元,创造了抖音直播带货的最新记录。

而在同一天的稍晚时候,拥有“带货一姐”之称的薇娅也优雅地开启了当天的直播。只不过,这一天薇娅要带出的货品有一点与众不同:一枚火箭。虽然听起来有些离谱,但这依然难不倒薇娅,这枚火箭被卖出去了!

曾几何时,直播卖货这种形式还不太被人看好,这种销售方式被人戏称为“互联网上的‘只要998’”。知更君曾经在2017年做过淘宝直播的主持人,当时卖的是空气炸锅、榨汁机等厨房小电器,每场直播都要倾尽全力,耗费两个小时的口舌,但是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下单的人并不多。

但仅仅过去两年,不仅直播带货模式如火箭般雄起,消费者的态度也从质疑,转变为接受、喜爱。

这就叫做大势所趋,用专业的话讲,叫做平台红利。

其实不论做什么,我们都要利用顺势而为。简单地讲,就是能不能很好地利用红利。尤其是做商业,如果看对了大势,有效的利用了平台红利和技术红利,就必然能事半功倍,相反就会很困难。

关于这一点,迅雷创始人程浩在其新书《精益商业思维》中,对中国新世纪的历次红利潮进行了完整梳理和精妙点评,并且准确的指出了下一波大势红利之所在。

平台红利失之而不可复得

公众号的传播红利案例

滴滴红包的社交红利案例

在《精益商业思维》这本书中,作者首先从平台红利的层面进行案例解读,本书作者程浩现在从事投资领域,并撰写一些文章,打品牌。写文章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但实际上现在做公众号已经非常困难了。写了那么多文章,基本都上万人阅读,10万+的也有,但公众号积累的粉丝还不足5万人。因为公众号这波红利已过去了。

早期微信公众号有很多红利,比如文章推送会直接显示在微信对话里面,而不像现在都折叠在一起。很多跑在前面的大号,正是受益于早期的先发优势,快速积累了大量用户。而现在公众号泛滥,人人都想从中获利,信息爆炸,大家主动打开公众号文章阅读的意愿非常小,更多是靠朋友圈传播。

微博也一样,流量早被大V们瓜分完毕,这个时候再去参与很难出头。

另一个例子,就是当年滴滴红包在朋友圈的各种信息轰炸。滴滴能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微信红包可谓一大杀器,这就是微信的社交红利。但现在大家已经很少看到了,不是微信不让做了,而是对网民来讲,这种方式已经不新鲜了。比如现在各种外卖点餐后也有红包,但很少有人会分享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历史上,所有跑得快的企业一定都是顺应了大势,最大化的利用了红利。

不同时代的商业巨头,一定是那个时代的红利收益者

历史上,所有跑得快的企业一定都是顺应了大势,最大化地利用了红利。

当年的联想能够崛起,就是利用了PC普及的红利。

互联网时代产生了BAT,也就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它们的红利是什么?是中国网民从0到8亿的人口红利。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TMD一说,也就是今日头条、美团和滴滴,它们的红利又是什么?是在短短几年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就超过PC用户数量的红利。

O2O(外卖、团购、电影票等)的火爆,基于移动流量和移动支付带来的红利。

企业服务和SaaS为什么发展很快?源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云计算带来的红利。

消费升级,是中国人均GDP已达到9000美元带来的红利。

迅雷当年发展期遇到的红利是什么?是中国宽带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如果没有这个红利,大家还都是拨号上网,那要迅雷还有什么用呢?技术再牛也没有价值。

由此,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些顶尖的互联网公司,不论BAT还是TMD,它们成立的时间是很接近的。BAT成立于1998年到2000年,TMD成立于2010年到2012年。大家都赶上了同一波红利,如果没遇到那波红利,可能就不会快速发展起来,就这么简单。

每一波红利都会造就许多成功的企业。这里的红利或者大势就是“道”。“道”是前提,“道”对了才轮到团队、产品,才轮到精益商业。“道”不对则事倍功半。当然,所有的红利都是有明显周期性的,错过了这一波,再做就是“逆大势而为”了!

比如今天再去做一个移动App,可能所有投资人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获取流量,因为移动流量的格局已定,这波红利已经过去了。

如果上升到社会层面,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红利

作者对这件事的印象极为深刻:

“我上学时,不论中学还是大学,班里学习最好最聪明的同学,毕业后基本都出国了,而且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国,在美国一待就是20年。而班里学习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那一拨人,多数留在国内发展。”

“20年后,形势发生了大变化。当年出国的同学基本上都成了中产阶级,在美国作为中产阶级,工作和生活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想回趟国,还得看看工作什么时候方便、机票什么时候便宜。”

“而在国内,不少当年调皮捣蛋的兄弟们却生活得如鱼得水,做基金、炒股票、搞房地产、做互联网的都有。各种投资移民、海外度假,特别是一到暑假就带着小孩去美国,一待两个月,参加各种夏令营,顺便玩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原因之一就是那些出国的同学,错过了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最近20年中国经济腾飞这波最大的红利。现在再想回国发展,机会虽有,但发现回国买不起房了……

作者1997年刚去美国留学时,觉得美国各个方面都好,非常先进。现在再去美国,却感觉美国在一些方面已经落后于中国了。

首先,没有移动支付,在许多地方还都要刷信用卡,20年几乎没变化。在中国,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及了,哪怕是最顽固的据点,比如高速公路收费,也可以使用移动支付,所以我们很多人已经不习惯出门带钱包了。

基本没有O2O、到家服务,想点个外卖需要给不少小费。

网上买东西,即使花99美元买了亚马逊Prime会员,也只能保证2~3个工作日送到。在国内我们上京东,一线城市基本次日达,甚至上午下单下午就能送到,也不用交会员费,更别说还可以货到付款。

谈到服务业,中国的航空公司,无论是海航、国航,服务都非常好。对比一下,现在美国的航空服务和国内相比差距很大,经常坐飞机的人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

而且美国这些年的变化非常小。如果在美国买辆车,车载导航地图10年不更新都能用,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话说回来,在中国基本不用车载地图了,都用手机导航了。

很多从美国回国探亲的人,一到国内,发现国内好玩的太多了,商场里到处是迷你KTV,大街上随处都有共享单车,实在太方便了。

不得不说,“大势”实在太重要了。

下一波大势是什么?

下一波大势是人工智能。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深刻改造我们的生活。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人工智能是因为Google的AlphaGo,比赛之前,很少有人预测AlphaGo会赢,但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AlphaGo 以4∶1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之后又以全胜战绩打败了中国的柯洁。

人工智能是不是只能下围棋?当然不是。广义的人工智能其实早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搜索引擎,百度有一套复杂的排序算法,能根据用户对搜索结果的点击行为自动学习。比如用户搜索迅雷,出现10条结果,迅雷的官方网站出现在第5条,用户点击第5条之后,实际是告诉百度第5条结果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结果,那么百度就会根据用户的这一输入去反向调整它的算法,这就是机器学习。

所以,搜索引擎有明显的“数据网络效应”,也就是搜的人越多,搜的结果越准。搜一个流行的词汇,所有搜索引擎的结果都一样好;搜一个冷僻词,搜索结果就大相径庭,热门搜索引擎的结果通常要好一些。

地图也是。车载地图现在基本没人用了。因为它更新极慢,也不提供交通信息。手机地图就方便多了,不仅可以实时更新,还能向用户学习。比如地图告诉用户上班要从A到B,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从A到C再到B,于是聪明的地图就会思考是不是A到B之间在修路或者A到B之间交通堵塞等。

还有电商的推荐引擎,用户买了ABCDE五种商品,它会根据自己的一套算法,推荐用户要不要买F或者G。今日头条也是,根据用户的点击行为,来学习用户的兴趣爱好,从而做到智能化的信息推荐。

再有就是输入法。搜狗输入法为什么能自动纠错?比如用户把“A”打成“S”(这两个键是挨在一起的)。因为很多人都经常输错,大家把“S”改成“A”的这一行为,是在告诉搜狗我正在纠正刚才的错误。用的人多了,搜狗自然就学习了。智能纠错对于手机输入法来讲太重要了,因为手机键盘比电脑键盘更容易输错。

还包括我们迅雷播放器上字幕匹配的推荐算法。如果同时有五个在线字幕,迅雷怎么知道哪个字幕与片子最匹配呢?要知道看片子时哪怕字幕只有0.5秒的延迟,用户通常也无法忍受。

同样是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学习去解决这个问题:一开始会随机推荐字幕,同时还会分析用户的观看行为,比如某个字幕,用户看了不到一分钟就切换了,那么这个字幕大概率是不匹配的。如果很多用户都看了一小时以上,那么这个字幕应该问题就不大。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算法,真实的算法要复杂得多。

再比如汽车领域的高级辅助驾驶(ADAS),自动车道保持(LKA)、车道偏离警告(LDW)、自动跟随等功能对于30万元以上的车基本上是标配了。

还有一个特别常见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就是停车场。现在在北京、深圳的很多小区或者购物中心,已经用机器视觉自动识别车牌了,再加上中国独步全球的移动支付,中国停车场的体验真的是在全球领先。

人工智能离我们很近,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深刻改造我们的生活。同时,人工智能还是一条长期赛道,还处于早期,但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定会出现BAT这样级别的公司。

本文大部分内容摘编自《精益商业思维》第9章

作者简介:程浩,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获计算机科学硕士。之后在硅谷工作,于2001年回国加入百度;2003年初和杜克大学同学邹胜龙联合创办迅雷,迅雷于2014年在美国NASDAQ上市。2016年1月28日,程浩正式宣布离职迅雷金。2018年5月2日,程浩宣布与田鸿飞、江平共同成立远望资本,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