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状元”吴正恭画的《张文宏》,演绎复旦和交大一段佳话

在上海乃至全国,说起复旦和交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上海考生和家长眼中,“清北复交”就是最顶尖名校的代名词。

但所谓惺惺相惜,就如北大和清华在北京,复旦和交大同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也难免被人拿来比较。于是,有关竞争的话题一直络绎不绝。

可今天,我们要说的复旦和交大演绎的一段佳话,因为抗疫,为了上海、全国乃至全人类的健康,就要说到“硬核教授”张文宏。

这次,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张文宏,金句频出,可谓家喻户晓,不仅仅是上海的一张“名片”,也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代表,知名度最高的教授,他曾在开学时给复旦学子和校友“上第一课”,更是多次受驻外使领馆邀请,与全球华人华侨、留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抗击疫情。

知名画家吴正恭则是上海交通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的教授,这次虽然没能去一线,却以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张文宏和医护人员的敬意:他用将近1个月时间,创作了一幅标题为《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的肖像画,这幅画宽47厘米、高59厘米。画中的张文宏,正是让人备感熟悉与亲切的形象: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眉眼间略带倦意,有黑眼圈,却神色坚毅,似向人们传递着抗击疫情的信心。

上个周末,上海交大迎来了124周年校庆,历史首次,全球交大校友和嘉宾云相聚。巧合的是,4月10日,张文宏现身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厅,在观看新近揭幕的《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时,他邂逅另一个“自己”——正是吴正恭教授为他画的一幅色粉画肖像,两个“张文宏”同框留影,成为经典一幕。

大家对张文宏教授已经是耳熟能详了,那这幅画的作者吴正恭教授呢?

吴教授其实也是在书画界赫赫有名,他可是改革开放年代上海滩第一位“中学生美术竞赛状元”。1978年,他就获得过“上海市中学生美术竞赛”第一名。1961年6月生于上海的吴教授,童年时代就已显示了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和才能,自13岁起每年都有作品在上海市美术馆举办的学生画展中展出。1978年9月,中学尚未毕业,即被破格录取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美术,1982年7月毕业。1984年至1985年曾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5年7月赴美留学。

1987年9月,吴教授进入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专攻油画。在校期间,曾获“卡佩尔奖”、“莫里斯·布莱克本风景画奖”、“法兰西斯·伯格曼纪念奖”及“凯瑟琳·格兰特纪念奖”。其作品曾先后陈列于比华利山庄的奥利·芬德利画廊、洛杉矶的大卫·贾斯廷·莱斯特画廊、纽约的大中心艺术画廊及费城最老最大的纽曼画廊。2003年他学成回国,来到上海交大传媒与设计学院,担任美术专业的负责人。

当天张文宏观展时,吴正恭正在为观众做导赏。两人碰面,吴正恭用上海话和他打招呼,张文宏则笑言:“侬画得比我本人的样子好(你画得比我本人的样子好)。我一开始认不出来,这帅哥是谁啦?很显然,他看上去比我更加智慧,比我更加坚毅。”在现场观众的见证下,吴正恭将画作赠与张文宏,以表达对医护工作者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的感激之情与敬意。

为什么想到画张文宏?吴正恭坦言,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只要闷两个星期,就把病毒给闷死了”等不少从张文宏口中蹦出的金句,给太多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张文宏凭借专业智慧与人格魅力,在百姓大众之中发挥很大作用。

吴正恭表示,尽管他此前与张文宏素不相识,但却对他钦佩已久:“其实在张文宏医生成为‘网红’之前,我早在5年前,就通过一篇《张文宏:西医也要讲因人而异》的文章知道了他。我当时就认为,张文宏医生是一个思维水平极高的人。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上海医生’和‘阿拉上海人’的风格特点——实在、务实、风趣。”

前些日子,当疫情袭来,上海市美协、上海市教委纷纷号召美术工作者、高校教师,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这场战“疫”的表达者,吴正恭深感自己责无旁贷,于是很快就决定了画张文宏。

2月17日,吴正恭接到了展览的征稿通知。此时,距离3月15日的截稿日期不到1个月。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创作好一幅既契合主题又不失艺术水准的作品?吴正恭想到了用色粉画张文宏肖像。在创作过程中,吴正恭采用了“移植”的办法,还听取了很多人的意见,综合成这让张文宏这位主人公都感到惊讶的经典之作。

一幅《张文宏》的画演绎出复旦和交大两位教授的情谊,更体现出上海数万名医护人员在这次抗疫阻击战中的精诚合作和无私奉献。这次上海援鄂医疗队1600多人,他们大部分来自复旦系的华山、中山和交大系的瑞金、仁济等知名三甲医院,大家在雷神山、在方舱医院,在最艰难的前线,携手为抗击疫情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复旦和上海交大也将演绎出更多的佳话。

本文图文参考:上观、文汇、交大官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