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八景、再造江南,这座园子不负人间四月天

基地解读

基地紧邻市政主干道东仓新路,通达市区,未来规划苏州S1线,上海地铁11号线延长线接入,到达上海便利,整体路网成熟。

该项目地处太仓科教新城板块,属于太仓核心区域,附近学校交通市政配套成熟,客户认可度高,近天镜湖环境优势明显。

设计理念-历史文脉

太仓历史文化比较悠久,在古代的太仓有很多风景名胜古迹,令文人志士流连忘返,整个长三角地区对太仓文化都有很深的研究和比较深的传承,在境内的古迹里面“舟桥”、“皋桥”、“墨妙亭”、“西塔”、“天妃宫”所组成的沙溪,“戚浦听潮、天泉望月、团溪渔乐、北院荷香、松墩鹤唳、虹桥夕照、竹林环翠、长寿钟声”共同组成了名声在外的“太仓古八景”。

在八景的基础上,太仓在以前的士大夫眼里称——金仓,以前的士大夫会把最美妙的风景及人文体验汇聚在一起,以图志的形式体现,在基础上演变为金仓图志描绘一幅“行云在天,流水在地,梦色烟云,水青绘墨”的独韵画境

根据文化概念及设计形式体验,造就水之于金仓是最鲜明的城市意象。临水建筑和漫长的古街,幽深古老的小巷、古朴雄浑的古桥,古今相融,将朴实平和之景融入山水城市之境。形成金仓古韵的三重空间概念:

一重:八园造景

二重:八景品古

三重:禅意栖居

围绕三重寓意展开设计

布局

根据展示区空间打造二重空间体验:

一重:知之篇

由城市界面空间,延伸至展示区售楼处:承载过渡-文化展示

八景之一——飄翰凌烟

古时城镇之外有防御外敌的人工河道——护城河。现现状有河道沟壑,形成项目天然的仿古元素;

护城河之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搭建金水桥,为两地通行达官贵人、贫民百姓提供便利条件。

金水桥中央设置御道,两侧主要通行空间;桥上有狻猊、有“莲花座”、有12个金龙吐水的防汛排水雕塑,有24个龙头-对应了4节气;

路过金水桥盛唐建筑门前,主体建筑两侧有阙,阙连接主体建筑两侧设置影壁、枯山水等景观。“鸾凤双阙守卫主楼”之势,附会唐大明宫“含元殿”,回归盛唐之风的最佳感官。

飄翰凌烟

环翠竹林百鸟飞,

自然生态千家喜。

不求己身洁且好,

但愿池水清见底。

二重:得否篇

得否篇主要以下沉庭院、侧场、后场几部分空间组成,主要打造内庭景观效果...

中场空间

八景之一——片叶沙洲

整个售楼处取名文渊书院,取意乾隆帝年间建造的天子学堂文渊阁,有集百川文化会与一流之意。在中式建筑中:“宅中有庭,造一方天井,采天地之灵气,容万物,乃为圣境”。

片叶沙洲在四水归堂下组成,分别有三个时段的景观效果.旱洲-早时段;半洲-午时段;全洲-傍晚16:30开始到早上7:00。

以潮起潮落的自然生态状态模拟池底水变化,同时方便检修...在方案阶段曾因整片水域上的绿洲太小而微调,乌桕也是跟各个负责人沟通后选定,选苗的时候也是建发这边的项目负责人亲自挑选。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侧场空间

八景之一——同觉思塘

本区域连接洽谈室,功能上属于静态观赏空间;在此基础上几次修改互动人群的使用面积,最终定下此稿方案。整体以框景形式呈现,将功能座椅等结合画面,形成生活化的画面空间感,错落有致的叠石在后期则是一片片标注、编号画出,现场整个画面的呈现效果比较符合当时的设定。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后场空间】

八景之一——烟水晴岚

区域为主要的框景组成部分,以售楼处的沙盘展示区为人视看点,围绕此区域造就景观图志:等高戏台、白墙黑瓦、假山叠水、小桥流水等描绘一幅行云流水的画卷,同时仿造古人的私家庭院场景空间。连接人行通道区域采用廊桥连接,打造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同时整个区域空间均为传统工艺传承打造。

造就烟水飘渺,晴空万里的画卷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八景之一——竹林环翠

竹林环翠:古人喜竹,常用竹子比喻君子,在整个空间打造以竹子、叠石为主的竹林空间作为过渡性空间。采用2种竹来体现竹林的纯粹,点睛竹下部采用射术灯照亮突出夜景效果,利用片岩堆叠山石...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八景之一——沙溪桥荷

沙溪桥荷连接后期烟水晴岚区域,通过动线形成一个闭环,连接到售楼处空间,以静水、折桥、荷花组成整个空间的图志;通过传统元素-白墙黑瓦及新元素-仿古折桥集合及荷花点缀在水面上,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荷花的生长周期及生长环境,选用了中式寓意的竹林作为背景植物空间。

【侧场空间2】

八景之一——窗含西岭

品牌展示区户外景观空间,属侧场空间,靠近窗户区域镜面水景景观,后部植物空间组合,形成单行步行环通空间。以观水、观石、观植、观古作为观赏点,打造西山穿岭小空间造景,将自然迷你缩放在侧场内。

【入户空间】

八景之一——璧影望月

利用传统照壁形式单元入户对景景观,形成精致组团小景观,突出中式风格特色,采用现代化材质打造细节空间。

【细节展示】

景观传统中式细节展示——白墙黑瓦无粉黛,又落旧院呈新舟。

【设计师眼中的天镜湾】

最开始接到这类项目是担心的,担心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不足做好。在设计之初以主创设计师为首沟通项目风格、定位、空间、乃至投标的效果图表现形式,都是以一种全新的设计色调、理念去设计展现,会因呈现的效果对设计激发新的热情。

7月中旬-中下旬整组完成概念设计,顺利接到项目。中间经历4个月的设计深化时间。由按照普通项目推进到“需要补充”传统中式知识…折磨并进步的过程,自我“蜕变”。由不敢做-到爱上传统中式,其实这个过程很简单。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