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协召开“推进我省疾控体系建设”界别协商会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借助中科院优势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4月15日,安徽省政协召开“推进我省疾控体系建设”界别协商会,省政协常委、委员们围绕“推进我省疾控体系建设”这个主题,总结回顾我省疾控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成功经验和短板不足,推动我省建设更加有效、更加牢固的疾控体系。

省政协委员姚淮芳: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此前在网上传播过一个视频,是2019年6月王永炎院士在遴选流感防治科学家评审会议上讲到根据运气学说时,推理我国在冬至前后延续到第二年春季将有瘟疫流行的事情。视频上王永炎院士点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对此颇有研究。”安徽省政协委员姚淮芳在会上介绍称,顾植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特别专项课题组长,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研究”课题负责人。

姚淮芳建议我省应该加以重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组建研究学术团队,给予资金项目,同时要求课题组每年进行疫情预测、分析,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把中医药对疫情的预测纳入疾病防控中,至少是多一份参考意见和预警作用。”

姚淮芳还建议,疫情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疫病作为诊疗规范实施,在西医疫苗和特效药物未研制成功期间,要求所有病人接受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制度,保障西医院的中医药规范和常规使用。同时,在疫病发病后组织国医大师、名老中医进行协商研究,根据疫情具体发病特点拟定协定方,推荐给西医广泛使用。此外,将中医药临床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积累临床资料进行科学数据化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中药药理作用机制,以待从中药中寻找治疗疫病的特效药物。

省政协委员叶冬青: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

会上,安徽省政协常委叶冬青提出我省疾控系统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编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2010-2018年间,全国疾控中心总人数和卫生技术人员人数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疾控编制数量一直没有增加,许多工作都是兼职。”叶冬青还提出,我省人才培养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据其介绍,我省目前省属高校公共卫生教育较为薄弱,仅有4、5所本科院校拥有公共卫生专业,每年培养人才不足1000人,目前在县以下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多数都是当年的老中专生和大专生。2009-2018年间,我省级疾控机构人才流失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流向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

叶冬青建议,我省应加强高校公共卫生与公共卫生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发挥公共卫生专业的教师和高年级同学投身到公共卫生实践活动中去。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法制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法等法律立法,及时修订完善现行法规条例。

此外还建议将疾控机构应列入国家公务员管理系列或公益2类单位。并提高公共卫生人员待遇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构建疾控体系财政投入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平均增长率不低于当地GDP增速。

省政协委员刘同柱:借助中科院优势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

安徽省政协委员刘同柱在会上介绍称,中国科学院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迅速启动“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防控”专项攻关,依托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成立了中科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联合指挥部,集聚中科院十几个研究院所的科研力量到合肥重点攻关,诞生了一系列成果。“我省‘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迅速出台,发现全球首例无症状感染者、探索新冠肺炎人群队列随访及信息平台建设标准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

刘同柱提出,建议安徽省委省政府借助中国科学院科研优势,由中国科大引领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围绕“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确定重点科研方向,在病毒溯源、药物与疫苗研发等薄弱环节上协力攻关,实现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进一步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和影像辅助诊断及防护物资研发等方面积极攻关,出台优惠政策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到防控一线。

“在此次援鄂抗击疫情中,中科院、中国科大附一院与武汉病毒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结下良好友谊,建议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大及附一院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病毒所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借助中科院的国际合作资源,推动‘一带一路’科研合作。”刘同柱说。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徐琪琪 摄影报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