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宫、齐安公所,藏在重庆闹市里的文物故事

重庆湖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道光和光绪年间重建,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会馆核心区占地面积18418 m2,建筑面积7653m2,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群

我们今天统称的湖广会馆,包含了三大会馆建筑——禹王宫、齐安公所,还有广东公所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要是湖广会馆最有意思的两处文物——禹王宫和齐安公所戏台

首先,禹王宫是湖广会馆的主要组成部分。湖广会馆奉祀大禹,所有又叫禹王宫。禹王宫始建于康熙年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加以扩建。现在修复的面积有2270平方米。

禹王宫所用的木材,当年都是从湖北运来。禹王宫是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里最大的一处建筑,其面积约占全馆三分之一。

传说大禹是夏代以前,成功治水,造福于人的英雄楷模。清代湖广省大致相当于今之湖北省和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汉江以南的广大地域地势低平,历来洪灾不断。

湖广移民就以祭拜大禹来祈求风调雨顺、舟楫平安。这一尊大禹像全部用铜锻成。大禹是四千年前的治水英雄,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不辞辛劳,为人民消除灾害的精神至今仍然受到后人的尊敬。

当年移民们建起会馆、以隆重的礼仪祭祀家乡乡土神,其实是对华夏文明的敬畏与传承,是“多元一体”华夏文明在曾经荒芜的巴蜀大地的一次伟大的传播和复新,会馆也因此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明证,在城市的文化构成和精神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时至今日,每年湖广会馆都要在清明节举行禹王祭祀大典。三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重庆人一直传承着这份文化,使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传递下去。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齐安公所的戏台。齐安公所,俗称“黄州馆”、“帝王宫”,是清代湖北黄州籍人士在重庆集资修建的会馆。湖北黄州府是“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主要原发地区域。因为黄州府在唐代称齐安郡,所以黄州会馆也叫齐安公所。

整个建筑布局依中轴线排列,由下往上是戏楼、天井、看厅、抱厅、大殿,两侧为附属建筑。齐安公所在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里是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建筑。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天井除外),仅次于禹王宫。

齐安公所奉祀帝主。帝主是天官、地官、水官的主神。按传统说法,天官赐福,拜祀他不但可以功名富贵,延年益寿,而且可以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地官赦罪,水官解除厄运,拜祀他们还可以改过自新,消灾免难。齐安公所为当时黄州人所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和水官解厄,显然都与他们千里入川、经商求富的美好愿望息息相关。

齐安公所的戏台可以说是保存最为完整、做工也最精美的戏台,戏台上的那些雕刻在雕刻手法上,也表现得精细形象,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水准。被赞誉为“中国最美古戏台”。戏楼周围的精致木雕当中,有两幅深浮雕,右边是“杏花村”,完整展现曾经做过黄州刺史的唐代大诗人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图画和意境,表现了移民祖籍地的生活场景,是家乡一道人文盛景。据考证,其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就在湖北麻城县的歧亭镇。

“杏花村”深浮雕

“薰风门”深浮雕

左边是“薰风门”这一幅深浮雕,雕刻着重庆城楼及错落有致的山城民居,是典型山城重庆的美好图画,表达移民爱上这一片土地,建设美好生活的愿景。城门上刻“薰风门”三字,应为宋代重庆所筑薰风、千厮、洪崖、镇西四座城门中的薰风门,专家认为,此门应该是到明代重庆发展成十七座城门中的东水门,是重庆建城史的有力佐证,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两侧的撑拱上雕有展翅欲飞、栩栩如生的凤凰,表现了移民对家乡的图腾崇拜。

看台位于2.2米高的石台上,面阔13.4米、进深7.4米,台前有石雕护栏。厅柱的上端,由上至下分饰四个雕花撑拱和倒悬猴撑拱。左右两厢的看台屋顶非常漂亮,屋顶的形式叫歇山顶。两厢的木栏板,全是精湛的木雕,这些木雕除了花草和几何纹图案外,主要是二十四孝的历史故事,并且将其中“孝感动天”和“弃官寻母”这两个故事雕刻于戏台屋顶上。集中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仁义礼智孝”观念。而其中“孝感动天”的故事就发生在麻城县,孝感乡就是因此得名。

齐安公所的大门上刻着“齐安公所”四个阴刻大字。

大门与会馆建筑的中轴线不相垂直,有点斜向东方,这里有风水的讲究,也就是朝向移民的家乡湖北黄州府方向,也表明了当年移民们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重庆与湖北山水相依,人缘相亲。当年湖北人不远万里来到重庆开垦荒地,繁衍生息,带来了新的生机。

现在重庆人也不忘来处,在今年面对严峻疫情,2月28日,重庆市增派第18批医疗队共30名队员支援湖北省孝感市。疫情之下,重庆人民始终与湖北人民站在一起,全力支持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重庆人,湖北人,本就是一家人!

来源:湖广会馆 杨露

【汇客廰文旅】一个“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游社群新媒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