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风流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1494年秋天,唐寅的父亲唐广德去世。在此后的两年里,唐寅的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离世。在经历了一系列家变之后,唐寅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这时,比他大整整十岁的好友祝允明(祝枝山)劝他用功读书,参加科考。唐寅虽厌烦八股,但比起经商务农,这条路更现实。唐寅听后回答得也很干脆:“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意思是说,可以,明年考举,我就用一年时间准备,如果考不中,就放弃。

祝允明听了这样的话未免要失笑,多少读书人倾尽毕生之力也没考中,而且自己前前后后也考了五次才中举,唐寅的口气也太大了吧。然而,一年后,在主考官“此为奇人”的赞叹中,唐寅一举成为这年南京乡试的榜首——解元。一时间,这个身穿青衫,风流倜傥,喜欢走马街头,流连宴饮的青年,名冠金陵。

仇英《清明上河图》明代的苏州城

公元1470年,大明王朝已经换了八个皇帝,这一年将诞生它的第九任君王。此时,将历史的镜头转向苏州城,大明版图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当时苏州城有六个门,其中阊门就是“阊阖门”,苏州城的西门,是苏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所谓“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

这时,在阊门附近的吴趋里,小楼帘幕紧掩的暗室中,一个婴儿正发出他抵达人间的第一声啼哭。这一天是农历庚寅年二月初四,时令已近惊蛰,万物从沉睡中苏醒。这个在春天落地的婴儿就是唐寅,出生的时间是他的名字。寅年属虎,长兄为伯,是为“伯虎”。凶猛的老虎令人生畏,因此,他又字“子畏”。

时隔九个月后,于落木萧萧之中,又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后来的文徵明。这一年,“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四十四岁,“吴中才子”里年纪最大的祝允明十一岁。而这两个同年在苏州城出生的婴儿,将分别占据上述两个行列中的重要席位。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唐寅的父亲唐广德和母亲子丘氏在阊门附近经营一家小酒肆。彼时的阊门,楼阁重重,绿水清波,商贾云集,交流络绎,酒馆的生意也很好。而唐寅的前半生就是在这样的繁华地里长大的。他很早慧,自小就聪明。史籍中说文徵明,“七岁方能站立,八九岁仍言语不清”,但唐寅作诗已经有古人文雅风流的样子了。(古时“风流”这个词多指风度上洒脱不俗,性情上放旷不羁)

虽说唐家开酒馆,家境比较殷实,但在那时也只算得上是末流商人。因此,父亲唐广德为唐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希望他长大后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唐寅也很争气,书念得还不错。但是从家学熏陶来说,远不能和祝允明、文徵明比。

他们的祖父辈多是名臣大儒,尤其是祝允明,他的祖父、外祖父都盛名一时。祝允明从小就是在鸿儒往来中长大的。而唐寅是底层平民出身,即使父亲提供了很好的教育,他的成长环境也是半雅半俗。可以想象到,他无可避免的会在读书时,听见酒肆大堂里的喧闹,目睹三教九流,路过屠夫走卒,穿过肉山酒海,然后悄悄溜进厨房,耍耍屠刀,杀杀鱼。关于这段记忆,唐寅自己是这样的记述的: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所以,在唐寅的成长中,闭门读书与鼓刀涤血一直都是齐头并进的事。因此,长大后,唐寅荒诞、不拘礼法的行为从小就能窥探一二了。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如果要为唐寅挑选他一生中最要好、最重要的朋友,我想多数人都会选择,并且只能选择:文徵明。他们俩一个是春天出生的,一个是冬天出生的,性情截然不同。

唐寅是那种为了买酒喝,去扮演乞丐向路人讨酒钱的人。文徵明性情温和,为人端方,平生不肯狎妓。而唐寅在科考期间,还因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差点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多亏当时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再加上当时的名士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沈周、吴宽等人为唐寅求情,方才同意让他参加考试。

所以,在各类野史笔记中,从来都不乏唐寅捉弄文徵明的那几笔。明代《蕉窗杂录》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唐寅与众友聚饮于石湖之上,事先悄悄将几个妓女藏在游船中。酒至半酣,唐寅喊妓女出来敬酒,文徵明大惊,当即起身告辞。无奈船行湖上,哪有路可走?于是唐寅故意让众妓缠住文徵明喝酒,逼得文徵明差点跳湖,最后不得不叫了一只小船离席而去。

在文徵明看来,唐寅这些不拘礼法子的行径简直就是阮籍再世。但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很要好,也是因为文徵明,唐寅才开始画画。

明 唐寅 震泽烟树图

1497年,文徵明的父亲要去温州做官,临行前,正在备考的唐寅也去为文父饯行。他写下了《送文温州序》,表达了文徵明父亲多年对自己的教诲和帮助,同时也描述了自己对文徵明这段友谊的理解:“横山文壁(文徵明)与寅相俦,又同井閈;然端懿自持,尚好不同;外相内圆,而实有埙篪(chi,竹管乐器)之美。”说文徵明与自己年龄相仿,居所相近,虽然为人处世相异,但本质是一样的。

而文徵明也多次在提到两人年少时的友谊:时日不见,辄奔走相见面。见辄文酒燕笑,评骘古今,或书所为文,相互讨以质乐。

明 唐寅 溪山鱼隐图 局部

可见他们十分要好,正因如此,1498年,文徵明和唐寅一起赴考,落榜的文徵明看着只准备了一年就考中的唐寅,内心确实有点失落。或许只有当时在温州任知府的父亲文林心里清楚。他写家书安慰儿子:“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像酸葡萄,但却成为一句未卜先知的谶语。

文徵明一生十次应举,均落第,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威望。57岁的他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潜心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晚年更是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

明 文徵明 真赏斋图局部

文徵明精于书画,也擅鉴赏,苏州城里拿着书画请求他帮忙鉴赏的人也很多。不过对方拿的即使是赝品,他也会鉴定成真迹。有人不解,便问其中缘故。文徵明说:凡是有钱买书画,都是有余钱的人家;而卖画的人多半是家中不宽裕,为了生活,甚至正等着卖掉这幅画才能有饭吃,如果因为我一句话而做不成这笔买卖,必定令其全家受困。倘若我为了一时的名声而让人举家挨饿,于心何忍?

世人都说文徵明老实、天然呆、迂腐,但又有几人知道,他怀着这样一颗宽厚仁慈的心。他就是这样一位有情有义的朋友,在唐寅人生最落魄的时候,写信去安慰老友。即使在自己拮据的时候,也去照顾唐寅的弟弟。

明 文徵明 千岳竞秀局部

唐寅中举之后,并没有多少收敛,而是变本加厉的流连欢场。1499年,春风得意的他和富家子弟徐经一同赴京赶考,旋即陷入会考泄题风波。

公元1499年六月,坐了将近三个月大牢的唐寅终于出狱。在交了罚金之后,悄悄打理完在京城的一番残局,满面愧色,身心俱疲的唐寅,踏上了归乡之路。他回到苏州时,已经是秋天了。

回到苏州的唐寅,仕途失意,生活窘迫,又与第二任妻子婚姻破裂,人生跌入了谷底。此时他闭门谢客,以六如居士自称。“六如”是取自《金刚经》中最精髓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意在劝世人对现实世界不要过于执着迷恋。

先有亲人离世,后有荣华突降,最终仕途功名转头空,有无之间,如梦如幻泡如影如露如电。后人也有对唐寅的六如做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怎么说,在这稍纵即逝、琐碎无常的尘世间,是佛家的空无为唐寅开辟出一片安宁的净土,在沉痛悲凉的岁月,带给他广阔深远的慰藉。

唐寅山水

回到苏州后,落魄的唐寅生活无着落,又耻于做小吏。于是他师从周臣学画,自此,画家唐寅诞生。让人意外的是,唐寅为何不拜大名鼎鼎的沈周为师。

明 唐寅 溪山鱼隐图局部

主要原因还是会试泄题案,让唐寅的身心备受打击,他再也无法像沈周和文徵明那样,以一种平淡温和的心境,融入淡雅飘逸,安静空灵的画风中,于是向周臣学习。姜绍书《无声诗史》说周臣“画法宋人,峦头崚嶒,多似李唐笔。其学马(马远)、夏(夏圭)者,当与国初戴静庵并驱,亦院体画之高手”。南宋院体画残山剩水的风格里,带有一种愤怒和反叛的精神,这与唐寅因科场案后的人生巨变,产生了强烈的呼应。

明 唐寅 溪山鱼隐图局部

很多人认为科场案后,唐寅花了一年时间外出散心,借美景消除心头块垒。但这段时日里,有关唐寅和朋友酬答的记载几乎没有。实际上,这段时间唐寅的确陷入了深重的阴霾里,而他把自己藏进书斋,埋头修习丹青绘画。期间,他创作了《洞庭黄茅渚图卷》、《山水图》、《华山图》、《骑驴归思图》。

明 唐寅 幽人何处寄高闲

公元1503年,唐寅与弟弟分家后从吴趋里喧闹的市井,搬到了清闲安静的桃花坞,并着手修建他的桃花庵。前前后后花了三年时间,桃花庵建成。此时,近不惑之年的唐寅,在庭院里养了一只喜欢薄荷的猫,种了数十株桃花,栽了一亩牡丹,养了一池金鱼。

也许对此时的唐寅来说,最好的人生不过是读书作画,与泉音相伴,拥被半卧,睡到日上三竿。

唐寅山水

复旦大学教授邵毅平曾说,如果唐寅没有牵入科场案,而是顺顺当当中了会元,做到三公九卿。如果他发奋著书,成为明代有名的学者。如果他更为认真地作诗作画,使他的诗画达到更高的水平,那么,他的一生难道会比他实际所过的更有价值吗?未必。唐寅的一生最有意义,对后世影响最深的,在于他敢于打破礼法,勇于追求更为自由、真诚的生活。他已经达到了封建时代中只有很少数知识分子才能达到的精神高度。至于功名是否大,著作是否多,诗画是否工,这些都是次要问题。

唐寅的一生起起落落,但他似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成为他自己!

唐寅《桐荫清梦图》据说画的是他自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