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 高椅古村,开在大山里的五瓣梅

地处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的高椅古村,因三面环山,一面依水,远看如安稳高大的太师椅而得名,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村里至今保存着明洪武至清光绪连续500年间的古建筑75座,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秀丽,85%的村民姓杨,相传是南宋“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

高墙灰瓦窨子屋

古村民居多为二层穿斗式木质楼房,四面铁桶一般环绕着高高的风火墙,俯瞰如一颗印的形状,被称为“一颗印”。屋顶从四围成比例向中心低斜成小小的方形天井,可吸纳阳光和空气。连墙之间有晒楼,可晾衣物,又叫“望夫楼”,是寂寞少妇眺望外面天地的所在。老宅建于山麓之中,各户之间虽然连通又相对封闭,仅开有狭窄小窗,外人不可擅入,一家失火也不会殃及邻居,可谓防风防火又防盗,因其特殊的封闭性,故叫做“窨子屋”。

村落青砖黛瓦,映了绿树青峰,在蓝天白云下极富古典美。马头墙高耸,雕花窗精致,如画一般深藏在雪峰山脉南麓,八卦阵似的小巷让人不敢贸然进入。远远一瞧,整个村落布局类似一朵五瓣梅花,以五通庙为中心,五条巷道就将村子分为五个群落,石板小巷纵横交错,曲折幽深。

窨子屋具有明代江南风格,兼备沅湘侗家风情。每幢窨子屋都坐北朝南,用片石砌有一米左右的墙基,大青砖砌上8米墙顶,覆上鱼鳞瓦,显出江南式的高翘檐牙。大门照壁上刷白石灰,细致地描上花鸟山水人物。跨过门槛是天井,堂屋多挂木质匾额,写着“清白家风”“书香世业”“耕读传家”等字样,早已辨不出颜色,但骨子里的高贵气质还在。古宅地面很是光溜,听说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筑就的“三合泥”。虽是普通民宅,门窗隔扇却不显得寒伧,厅堂与栏杆的雕刻都匠心独运,凤穿牡丹、喜上梅梢、桃园结义、八仙过海等,无不寓意吉祥,且家家图案不同。

村里有一口“防盗监听缸”,就是一口埋在厨房里的大瓦缸,盖了木板,置上碗橱遮掩,说是将耳朵凑近瓦缸,便能聆听到50米以外的脚步声。

村落中央还有两方池塘,叫“红黑鱼池”。红鱼池喂红鱼,供观赏,黑鱼池则养食用鱼一饱口腹。一为精神一为物质,既可采光通风,又兼顾消防用水,且二池连通村内排水系统,先人想得真是周到。鱼池开凿于清朝嘉庆末年,经600多年而不毁。

关西门第好家风

高椅古村的每栋老宅都是一册无字书,一经翻开便让人走进久远的历史与尘封的往事。一代代原住民便在这样的历史中穿梭劳作,生息繁衍,平心静气地过着他们的烟火生活。

杨氏乃“威远侯”之后,祖上高贵烜赫,后代亦多富商大户。他们的窨子屋里有明代的大皮箱,有明清时候的太师椅和雕花床,清道光年间的樟木神龛,上面的浮雕至今栩栩如生。在小巷拐弯处,你会发现墙角竟是弧形,原是为防撞坏轿子特意修得没有棱角。可见在这偏远的古村,当年出门坐轿并非罕见。

杨氏古宅门楣多题有“关西门第”“清白家声”等字样,是精神志向,也是祖宗庭训。这要追溯到东汉时的先祖杨震了。杨震乃陕西华阴人,被誉为“关西孔子”,一生耿介清正,曾告诫后人清白做人、廉洁为官,故而后世子孙悬了门额弘扬祖德,用以自省,激励子弟读书上进。据说村里曾有五座学堂,至今还有一座“清白堂”,是贡生杨盛文改造的学堂。三年时间里杨盛文的3个儿子皆金榜题名,被时任湖广教谕赐“名魁三楚”匾额;又过三年,杨盛文的3个侄儿又蟾宫折桂,再得“美尽东南”匾额;于是村中子弟都来读书,有154人考取功名,湖广学政又赠“百年树人”匾额。古村历来崇文重教,培养了众多青年才俊。改革开放以来,高椅村有大学毕业生180余人,其中博士两人,正如一块牌坊的楹联所言:“传家诗礼声名远,继世簪缨德泽长。”

村里有两样生活习俗雷打不动,一为四月初八吃黑米饭,二为九月廿八演傩堂戏。黑米饭用乌树叶榨汁,和在糯米中煮熟就成,四月初八家家做黑米饭,置办佳肴美馔,接闺女回娘家做客。傩堂戏已流传200多年,起源于消灾纳福驱邪酬神的原始歌舞,有“戏剧活化石”之称。每年从九月廿八起在五通庙上演三天三夜,我们看到的只是傩堂戏面具。相貌狰狞的傩堂戏想必是古奥难懂的,老宅里的如兰书香却依然在村巷里弥漫。

四壁云山一水烟

“村前水横流,携友放轻舟。好趁江天月,摇船柳梢头。”这首题作《月夜泛舟》的古诗,乃清代村民吴天聪题咏的高椅风光。此处的水是温顺的巫水,原为水陆交通枢纽。巫水河一路奔跑,调皮地拐一个大弯,就将高椅村揽进了温暖的怀抱。水上设有渡口,有舟船往来,鹅鸭嬉戏,对岸为孟营山。

当蓝天如洗阳光明媚,巫水河清澈见底,卵石生青苔,游鱼观自在,骋目轻舟自横,抬头青山如黛,草烟那端唤一声,就有渡船吱呀驶来,船头恍然是《边城》里的爷爷与翠翠了,或许还有一条大黄狗。巫水河下游是洪江,注入沅水,正与沈从文的湘西风情相仿佛。而当月光如银或雨雾迷蒙,寂静无声的巫水河兀自轻轻流淌,青山笼烟,碧树如伞,远处一艘渔舟欸乃而行,一盏桅灯火红,近了才看到有鸬鹚立于舷边,老渔翁披蓑戴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人世苍凉,自有一份仙风道骨般的江湖豪气令人感佩。

有山的风骨当线条,水的灵动相滋润,高椅村人看的是如画胜景,食的是鲜美鱼虾,哪怕泥墙上也不忘搁几盆太阳花或指甲草作点缀,随口吟诗作对也成习惯,权当耕读之余的闲情逸致。巫水码头边的两根大柱上有对联曰“四壁云山合画意,一江烟雨富诗情”,正是对眼前风光的咏叹。一则青花瓷镶的门联“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又风雅又写实,竟是清代著名书法家汪守和的手迹。

巫水河是滋养高椅村的母亲河,村民们每日里去河对岸的山洼里砍柴,放牛,耕地,劳作,困了累了倦鸟归巢了,再渡到自家的老宅休憩生息。巫水河听过太多高椅人的爱与哀愁、笑与欢歌,还有他们的憧憬与期冀,然后让村人洗去一身的疲惫与脚下的污泥,牵了牛,扛上犁,让一只快乐的狗蹦跳着,带回温馨安宁的家,回到古树掩映炊烟袅袅的窨子屋。

渐行渐远,仍听到河水叮咚。站在五百年老樟树下驻足回眸,黄昏时候的巫水河,云、水、烟霭重叠融合,映了缥缈远山,梦幻一般真美。

(燕都融媒体特约撰稿 朱秀坤 文/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