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疫情数据,尊重生命维护政府公信力

4月17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报,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予以订正,并对出现“数据误差”的原因做了说明

4月17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报,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予以订正,并对出现“数据误差”的原因做了说明。截至4月16日24时,武汉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核增325例,累计确诊病例数订正为50333例;确诊病例的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累计确诊病例的死亡数订正为3869例。随后,国家卫健委也对全国疫情数据做出了修订。

在离鄂、离汉通道已经重新开放,曾经的疫情中心正在逐渐苏醒的时候,武汉方面对疫情核心数据依然抱持求真、求实的态度,值得肯定。应当说,此次数据订正,一定程度上有些超出公众预期,对武汉而言,如何让一度停摆的社会走向复苏是燃眉之急,在这样的时候旧事重提,做尽可能接近事实真相的数据订正,着实需要勇气。

武汉此番订正疫情数据,对“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多有列举,“收治能力不足、少数医疗机构未能及时与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接,医院超负荷运转,医务人员忙于救治,客观上存在迟报、漏报、误报现象”……字字读来皆是痛,也让公众得以有机会回首战疫初期每一个武汉市民遭受的困厄。

围绕武汉的疫情数据,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引人注目的变化。2月13日,湖北省卫健委将“临床诊断病例”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后,湖北省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亦曾经一度破万,其中,武汉单日新增确诊人数激增至13436例。这一数据激增背后,是一度非常严峻的战疫危局。诚如中央指导组副组长陈一新所言,当时“武汉感染者底数还没有完全摸清,蔓延扩散的规模也没有较为精准的估计预测”。

在武汉战疫的最艰难时期,无论数字增加多少,都需要足够的魄力和勇气,本着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担起公共权力应尽的使命。疫情数据应当真实、客观,这是国家和社会最基础、最核心的底线要求,数据失真只会让疫情防控进退失据,让整个社会承担不确定风险。正是因为彼时对疫情数据统计标准、方法的及时调整,国家才果断做出“应收尽收”的战疫决策,武汉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局势得以彻底扭转均得益于此。

确保疫情数据的真实、准确,也是法律要求和国家责任,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内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都对公共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全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执行层面,法律对“统计资料不完整或者存在明显错误”的情况,也明确了对信息予以修正的义务主体,这是对最基本的数据真实所确立的制度性要求,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也是对具体权力在其中的作用、责任设置的约束和监督,更是一种国家态度。

如果说武汉疫情数据的上一次调整,正面临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危险局面,此番订正疫情数据的背景,则可能少了许多彼时的迫切与压力。也正因如此,对数据真实的追求,客观上还显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人之既死,如何记录其实更多与生者关联,毕竟那市井烟火中,已经没有了他们,但如何看待、对待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人,却从来都关乎整个社会的道德共识和人性底线。

“每一个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都是家庭之殇,更是城市铭心之痛”,每一个确诊死亡病例的数据背后,都曾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疫情中的那些个体遭遇是如此残酷,他们的离去,不仅要被如实记录,也不能仅仅成为一个干瘪的数字,他们还应当有名字、被记住和被怀念,这是国家和社会乃至所有生者都必须承担的责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