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而立浦东”遭遇花式表白?

和陶荣芬一样,潍坊新村街道的党员和群众纷纷通过语音表达自己对浦东的热爱和祝福。

“报告书记,我来交‘作业’了。”

“杨洋,你朗诵的《少年浦东》太好听了。”

“电视剧《大浦东》这两天在央视热播,主题歌《做她的骄傲》特别好听!我们来录个潍坊版吧~”

近日,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嘉兴大厦联合党委的几个党支部微信群,被一场“浦东,我潍你而来”主题党日活动刷屏了。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势,潍坊新村街道的楼宇党员们决定用一场特别的线上行动为浦东送上祝福。

自4月8日主题党日活动发起以来,短短10天就收到了1085张随手拍美图、263段“云诵读”作品、500余条祝福语音,其中除了党员们认真完成的“作业”,还有不少楼宇白领和辖区群众热情“围观”并踊跃投稿。截止4月17日,这场“云上”主题党日活动参与者达到3200多人次。

一组对比照片引发群体回忆

1999年,为了紧跟浦东开发开放和楼宇经济发展的需要,嘉兴大厦成立了首个楼宇联合党支部,“支部建在楼上”开启了全国楼宇党建工作的先河。

现任嘉兴大厦第一联合党支部书记的曹建华2000年将党组织关系转入嘉兴大厦,一转眼已经二十年。曹书记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组织生活的老照片。没想到这张照片发在支部群后,引发了年轻党员们的惊呼,“曹书记,你们以前党员开会条件实在有点‘简陋’啊?”

“你们别看只有这么小一间会议室让我们过组织生活,那可是我们党建工作迈出的一大步啊。” 说起往事,曹建华十分动容,“想当年我们还戏称自己过组织生活就像‘打游击’。现在我们嘉兴大厦有了多功能的党群服务站,既有党建阵地的庄重和严肃,又有你们小年轻喜欢的时尚感,还是你们幸福啊!”

“《追寻我心中的那艘红船》初心党课、《永不消失的电波》信仰党课、《当一次傻瓜》工匠精神党课……现在的组织生活越来越丰富,而且还能通过兄弟支部间的联动,让党员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世纪汇第一联合支部书记葛依妮也深有感触。“随着世纪商圈的兴起,我们支部的党员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些有吸引力的活动,让楼宇党员更有归属感和凝聚力了。”

“楼宇是上海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两新’年轻人愿不愿意跟党走,愿不愿加入党组织?这是我们楼宇党建工作最重要的课题。”嘉兴大厦联合党委书记任洁说,针对楼宇白领生活新潮、价值多元等特点,党组织要在“守住初心”与“创新求变”之间不断探索。“这次我们的‘云上’主题党日活动就得到了两新党员们的认可和追捧。他们还主动担当“传声筒”和“代言人”,带着身边的同事和家人一起为浦东送祝福。”

“从我的窗口望去,就是浦东最美的样子”

潍坊新村街道“浦东老开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南泉大酒店总经理钟雄久,曾是浦东开发开放后第一幢峻工的省部楼——中电大厦的首任总经理。

“25年前的浦东真的是白纸一片,哪里有什么高档商务楼啊?那时候没啥民企,而外资企业大都还处于观望态度,没敢及时进驻。1993年中电大厦奠基时,我从办公室望出去,周围基本上都是老旧公房。”作为“老开发”的钟雄久感慨万千,“一晃30年过去了,我亲眼看着浦东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窗外的天际线不断被抬高。我们潍坊的商务楼从001号省部楼起步,现在已达到70幢之多,我真是由衷的高兴啊。当年我们创造了浦东速度,如今的浦东还在不断加速发展。”

上海艺仓美术馆的艺术总监张熹在闲暇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从办公室的窗口拍摄滨江大道。在他投稿的一组照片里,同一条滨江大道,每天开过不同的船、路过不同的人、远处一点点‘变高’的上海中心,都构成了不一样的风景。“如果不是老浦东,恐怕大家不会记得,2015年前这里还是老白渡煤仓的废墟吧。”张熹说,“现在,浦东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公共空间,艺仓也成了‘网红’的休闲生活打卡点。看着这里一天天热闹起来,我就想用镜头记下这份生活在浦东的幸福感。”

提交了20多张随手拍摄影作品的街道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党员徐惠,对此次活动特别有感触和共鸣——“透过潍坊这个窗口,我们看见了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浦东;而透过“浦东”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世界也见证了中国的腾飞。”

想对浦东说的,不只一句“我爱你”

作为浦东引进人才的英泰克公司高级工程师陶荣芬在浦东已经工作居住19年了,她还是公司的党总支书记和工会主席,也是潍坊新村街道新联会副会长。“我的公司参与了浦东12条地铁线和许多重大工程的建设。”她诵读的《少年浦东》充满激情和力量,“我们真的是‘潍’浦东而来,更祝福开发开放的浦东30岁生日快乐。”

和陶荣芬一样,潍坊新村街道的党员和群众纷纷通过语音表达自己对浦东的热爱和祝福。

“从山东到浦东,买房子、生孩子、创业做公司……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罗戈科技研究院院长、嘉兴大厦第五联合党支部党员潘永刚这样表达他的感恩,“看着港区从黄浦江到外高桥,再到洋山港,我对浦东的开放历程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在的他对浦东开放多元的环境更是赞不绝口,“得益于浦东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我们这些创业者能赤手空拳打拼出一片天。”

“小时候,我跟随父母从浦西搬来浦东,目睹了这里从一无所有到高楼林立。”85后周博恺是第一代浦东“移民”,“是我们的父辈建设了浦东,年轻一代的我们也要努力奋斗,把浦东建设得越来越好。”“我出生在浦东,我成长在浦东,浦东,我佬欢喜侬额!”今年十岁的沈奕宸用标准上海话说出“小小浦东人”的一份自豪。

“在上海中心俯瞰夜景,浦东因为有你,让我不再恐高。”“凯歌心中,号角嘹亮,开发的脚步不能停下,历史象征铭记史册,如今浦东再次启航。” 这些或温柔、或豪迈的“花式表白”,道出了潍坊人的心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