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神车夏利

夏利,人们每当提起它只觉得满满都是情怀。不过也不想太矫情,说到底,夏利只是市场经济下的工业产品,正所谓在商言商,无利不商。夏利曾经的热销,也是由于其特定的车市大环境决定的。

说到夏利,中国人整整三代人必定会想起曾经的红色出租车海洋,90年代时即便是在大众的大本营上海,也能够见到满大街夏利出租车。在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初期,津汽用超越时代的眼光,走上了一条有别于常见合资建厂模式的道路,让夏利品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却也因此发育不良,没有乘上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东风,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几乎落得一个死无全尸。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恢复高考、发展技术、开放市场,经济民生都开上了快车道。在党的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指导下,工业现代化迅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继续享受工业全产业链带来的红利。在这个环境下,汽车工业作为工业发展中的明珠,优秀的进口汽车进入中国引起了一阵风潮,中国人也开始想要造汽车,造优秀的汽车,造人民能开得上的汽车。

1986年,天津一汽决定以CKD形式引入大发Charade车型,并命名为“夏利”。1986年9月底,以CKD方式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下线并上市,当时这款车的代号是TJ730。随后,天津一汽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到1993年底,天津一汽已经达到年产5万辆的能力。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和出租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夏利凭借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以及低维修成本和相对便宜的价格,成为中国北方各地出租车市场的主力军。

从2012年起,一汽夏利销量开始进入断崖式下降阶段,不只是夏利车系,连随后推出的威志、骏派系列同样失利。很明显,夏利停产退市的原因,肯定不仅限于产品本身,还要深究车企综合体系以及运营机制层面。单车利润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无法通过大规模批售实现盈利,导致连续6年亏损16亿元,相传“每卖一辆赔2万”。

未能顺势而为,紧跟时代潮流,掉队之后被无情抛弃。纵观国内外车界,像夏利这种拿着一手好牌,却越打越烂的多了去了。情怀?贫道坦白的说,这个年代情怀有点泛滥,也有点廉价。当情怀和核心需求和切身利益冲突时,人们当然只会坚定的选择后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