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分布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经新疆地区传入中国内地,在公元七世纪传入中国西藏和云南地区,这些地区因为地域化差异化,自然环境,文化风俗,政治环境,文化、文字不同,因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了三大支流。

北方的汉族佛教,南方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族佛教。

汉族佛教,也就佛经由汉文翻译由我国北方发展而来,北传佛教主要路线是通过中亚细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古代时期东来传教和西行求经的僧侣都是通过此路来传播佛教的。其后,汉地佛教再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北传佛教主要以大乘佛教体系为主,它的经典属汉文系统。目前,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主要信奉北传大乘佛教。

云南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从缅甸地区传入云南地区,用傣文翻译的佛教经典,属于巴利文体系(是古代印度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其属印欧语系,是印度中期雅利安语。巴利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了下来,是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方的佛教圣典及其注疏等所用的语言)。

藏族佛教,也就佛经是藏文翻译的,传入西藏地区,初是由印度经尼泊尔传入的,但并没有得到发展。约7世纪,西藏赞普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国王的女儿布丽库蒂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为妻,这两位公主进藏时都各自携带了不少佛教经典书籍、佛像和举办佛事活动的用品。由于松赞干布的重视和大力推广,佛教在西藏地区逐步得到传播和发展,并在传播过程中与西藏当地民间宗教——本教混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经典以藏文为主。藏传佛教后来传入甘肃,四川,青海,蒙古地区。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是东汉与三国时代,为佛教传入时期。这一时期, 佛教力量弱小、根基不深,只能依附于中国的黄老之学而存在,在皇室宫廷、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的小天地里缓慢地发展着。属于贵族阶层的小众文化。

二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为佛教兴起时期。魏晋时期, 佛教与当时的玄学相合流,借助玄学而迅速发展,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汉地的发展进入到了其传入后的第一个高潮。

三是隋唐时代,为佛教的鼎盛时期。佛教传播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并成为一种普遍信仰,国家对僧众的管理和僧众的自我管理在组织机构与制度上趋于完善,佛经翻译阶段基本完成,中国佛教宗派全部产生,佛教艺术空前繁荣。

四是宋代以后,为佛教衰微时期。一方面,佛教仍在广泛地传播,中国化的禅宗成为汉地佛教的主流;另一方面,佛教又呈现衰微的趋势,在内容和传播手段上融合了更多具中国特点的东西和更具现实利益的民间习俗,原有佛教教义理论性的东西不断减少,使佛教信仰更加走向民俗化。佛教逐步中国化。

佛教宣传慈悲平等、舍己为人、救度众生、改善社会等主张,以及自修自悟、去恶从善,淡泊人世,净化人生。正是我们现在生活中需要的自我修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