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行政审批率先应用“区块链”

政务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获悉,海淀区在政务服务领域率先应用区块链技术,并深入行政审批环节,压缩群众办理业务的时间,减少准备材料的数量。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已增加至40个,包括开书店、开VR体验馆、申报科学技术奖等。

此外,对于必须去现场办理的事项,海淀区推出延时服务,将办理时间与上班族的工作时间“错开”,包括中午不间断、周六不休息等,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办事便利。这一举措今年将在海淀区29个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广。

40个场景率先应用区块链技术

“以前,要想开办一家VR体验馆,办事人得去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去住建委办理施工许可、去卫健委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前前后后需要提交40多份材料,办理时间至少需要47个工作日。”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胡玉国介绍,现如今,“开VR体验馆”已纳入海淀区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办事人需要提交的材料数量减少至23份,办理时间也压缩至26个工作日。

今年2月,海淀区率先推出9个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目前已增至40个。除开VR体验馆外,还包括开书店、开画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就业失业登记办理、按月申领失业保险金等。

办事人提交材料数量减少四成

“之所以有这么多场景能够落地应用,根本原因是区块链技术深入到了审批环节,从而推动办事流程再造。”胡玉国介绍,“比如,前一个部门产生的审批结果,到后续环节就不用重复提交了,相关部门可以直接从‘链’上获取相应信息。另外,对于区块链数据库里已有的数据,办事人也无需提交。”

据介绍,海淀区40个应用场景已全部实现了“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促网办”的改革效果。平均减少办事人提交材料40%以上,减时限17.5个工作日、压减率55%以上。通过并联审批和帮办代办方式,减少审批环节。

29个街镇全面普及“延时服务”

海淀区借助区块链等技术,逐步完善了“网办为主、自助为辅、大厅为补”的服务模式。不过,有一些事项必须去现场办理,如新生儿首次参保登记、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等。但是,政务服务中心的办公时间往往与上班族的工作时间重合,为现场办理带来了困扰,有些人不得不请假办业务。今年,海淀区29个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将全面推行延时服务,彻底破解这一难题。

本月初,海淀区永定路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率先推行“3.5+1”延时服务。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过去,永定路街道政务服务中心9:00开始办公,17:00下班,中午有1.5小时午休时间(12:00—13:30)。推出延时服务后,早上提前一小时(即8:00)上班、晚上推迟一小时(即18:00)下班,并把中午的1.5小时午休时间取消。这样一来,每天延长办公3.5小时。同时实行周六不打烊,多提供一天的办事服务。

永定路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白雪莉介绍,截至目前,该政务服务中心已在延时服务期间累计办理94件业务,极大方便个人事项办理,不必再因时间冲突向公司请假。

文/本报记者 王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