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启正中学校长杨士军:与校长有约之引路

老师的眼界就是学生的眼界,老师的胸怀就是学生的胸怀,老师的情绪也是孩子的情绪。

找不到清晰的赛道,奔跑往往是徒劳的。

引 路——杨士军

某种程度而言,学生对某门学科或者是某个领域的兴趣,往往与他接触到的教师的专业学识、人格魅力相关。当年的学生返校时也许会说,我为何爱好文学,为什么走上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就是因为老师您在上课时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对我印象至深……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一生的影响不在于你教给了学生多少学科知识,而是你曾经在教育活动中说过的一句话、一件事,这些你本人或许已淡忘的话或事,却在不经意中改变甚至成就了你的学生。

我个人比较认同这样一种观点:一个人能走多远,未必取决于他是否从小成绩优秀,而是他是否在某一天,忽然明白了学习的意义所在,并开始对知识充满好奇心。《读者》某期曾刊登过一篇有关马云的文章,文中有此一说:他在读中学时,最得意的学科是英文,而他的英文成绩之所以好,则可能取决于任教的地理老师的一句话。马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中学里漂亮的女地理老师在上课时说:“同学们,你们一定要把英文学好,不要给中国人丢脸”,她说:“我们在杭州西湖边玩,外国人游玩时可能走过来会问,西湖怎么样怎么样,因为我们不懂英语,没办法交流,实为(杭城人之)遗憾”。地理老师的这句话给他的印象特别深,成为这位杭州中学生学习外语的最大动力。

比尔·盖茨也是一个例子。他就读的西雅图湖滨中学被誉为“天才的摇篮”。他经常说,有一件事情影响了他一生。那时,电脑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期,一台电脑可能要占去一个大房间,有长达几英里的线路连接,价格则高达数百万美元。1968年秋天,校长却做出一个大胆而明智的前卫决定:租用一台电脑,开始让学生们接触电脑技术。

之所以是租而非购买,实在是因为当时的电脑太过昂贵了,小小的湖滨中学在当时无法筹措这么一笔巨额资金。校长求助于学校的“母亲俱乐部”。学生的母亲们经过商议,决定举办一次拍卖活动来为学校集资,虽然她们中的大多数人还从未见过电脑为何物。结果集资到3000美元,这就使学生们可以使用一台属于通用电气公司的PDP型电脑。比尔·盖茨后来评论学校的这个措施时说:“还在60年代末的西雅图,就让学生使用电脑,这是当时一种令人惊讶的做法,对此,我将永远怀着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当一切处理妥当后,老师领着盖茨的那个班级参观租来的电脑机房。其他的同学都不知如何操作终端机,但比尔·盖茨却试着在电脑终端机上输入几条指令,对这些指令处理的结果立即从PDP型电脑上传了回来,这使比尔·盖茨不仅大为惊讶,而且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满足。他觉得这简直就是变戏法,太神奇了。从此以后,他一有空余时间就去电脑机房,不断地在电脑终端机上做各种试探和练习……

茨威格曾这样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所以,教师要扮演好作为导航员、引路人的角色,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榜样的示范,使学生热爱某个领域,钻研某门学科,点燃学生攀登科学、人文、艺术诸高峰的激情。教育的过程,其实既是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同时也是学生的体验与创造,而这引发的互动与交融、甚至是潜移默化,也许就是教育的真谛,一种比知识学习更重要更深远的力量!

(来源:杭州启正中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