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住有宜居”的罗湖模式,罗湖住建这样做

不久前,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公租房和人才住房租金减免有关事项及名单公示的通告》,预计将为罗湖区公租房和人才住房的单位承租户240家、家庭(个人)承租户395户,减免租金共计约861.4万元,免租涉及的房源2275套

罗湖区住建局局长马晓东以解码“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罗湖实践为题,进行了专题发布。

物业管理微课堂之罗湖科技大厦管理处专场。

2018年4月16日,深圳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现场检查“二线插花地”保障房项目。

透明物管平台后台操控系统图。

2018年8月17日,罗湖区举办人才服务月活动暨大梧桐新兴产业企业人才住房选房及交付仪式。

不久前,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公租房和人才住房租金减免有关事项及名单公示的通告》,预计将为罗湖区公租房和人才住房的单位承租户240家、家庭(个人)承租户395户,减免租金共计约861.4万元,免租涉及的房源2275套。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事关辖区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全区营商环境提升,更事关罗湖全面振兴发展全局。“由于疫情的原因,保障房和人才房会不会延迟选房、入住”“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度会不会变慢”等等问题,也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

4月17日,罗湖区双周发布举办“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专场”,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晓东以解码“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罗湖实践为题,进行了专题发布。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罗湖区采取政企合作、“住房+货币补贴”双重保障、异地购买或租赁等多种途径筹措保障性住房与人才性住房,每一年度都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新开工筹集任务和供应任务,为实现辖区居民“住有所居”目标打开新局面。

A

多渠道筹措房源 探索异地购买或租赁

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既面对着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又面临着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将引进大量人才,对住房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的挑战。现实与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基于此,罗湖近年来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紧缺约束下建设筹集住房新路,以“保基本”“重人才”为原则,实施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开工和筹集五年工作计划,不断破解老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应的困境,努力实现辖区群众住有所居需求。

数据显示,2018年罗湖区常住人口密度为13210人/平方公里,是深圳市人口密度的2倍,自深圳市建立保障性住房轮候库以来,罗湖区公租房轮候已受理3.9万户,安居房轮候库已受理2.4万户。面对如此大的需求,加大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显得尤为重要。

罗湖住建对全区建设用地进行摸底,挖掘可利用的潜力地块,将城市更新、棚改作为筹集住房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二线插花地”棚改工作,严格要求各项目顶格配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通过这两种方式,为罗湖住房保障提供增量。

此外,罗湖还一直在探索多种方式,通过市场租赁、区属保障性住房重新修缮使用、政企合作、跨区域筹措、城中村综合整治等多层次、多举措持续发力,最大限度为辖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获得发展空间。

在政企合作方面,罗湖区与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罗湖人才安居有限公司,利用深业东岭项目试点“政府+企业”的模式,由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准入门槛和条件,由企业负责运营管理,实现了人才住房规模化供应和专业化管理,先后规模化租赁深业东岭、万科泊寓、招商开元、深南广场等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项目,通过市场筹集1653套住房。

不仅如此,罗湖还采取人才住房和货币补贴双轨保障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每年都推出一定的房源保障企业的同时,也为企业人才发放市场筹集房源货币补贴,从“实物+补贴”的方向出发,突破房源筹集困难的瓶颈。“十三五”以来,罗湖区面向企业配租人才住房3223套,发放人才货币补贴7786.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罗湖区还采取了异地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跨区域筹措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例如万科泊寓紧邻5号线百鸽笼地铁站,一站到达布吉站,可快速换乘3号线、2号线及7号线。园区内配有咖啡厅、便利店,1-4楼即为华润万象汇购物广场;区域内沃尔玛、苏宁、国美电器等商业卖场,消费便利。

“如果市民在黄贝岭附近上班,住在上述两个项目,只需要坐3站地铁就到了,可能比住在罗湖区其他的配租项目还要方便。未来我们也会继续跨区域开拓合适的房源,在邻近区域找到方便市民的住所。”马晓东说。

B

全市率先探索城市更新项目 人才房和保障房建设分配规范

制度是所有措施得以施行的保障。罗湖区住建局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修订并完善辖区住房保障相关政策,全面对接市级政策,健全完善本区制度,力争打造精品亮点。更是在全市率先探索城市更新项目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规范。

据了解,随着罗湖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增加,项目配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存量日益增多,该类住房的规划建设、收购移交、配租配售、租售后的管理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共享等问题亟须规范管理。而在市级层面,全市还尚未有具体细化的操作准则。

结合罗湖既有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现实状况,罗湖区住建局于去年底出台了《深圳市罗湖区城市更新项目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从安居工程计划、收购移交与入库、配租配售、监督管理等6个方面对全区的城市更新项目配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房做出了具体规定。

其中,该《办法》明确区住建、财政、住房保障事务中心、人才住房专营机构等部门在规划、年度计划、收购移交、配租配售、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各部门分工更加清晰,职能更加明确、市民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便能够精准找到相关部门,避免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办事更流畅、效率也更高。

同时,罗湖区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强化租后管理,实现对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动态监管,会同人才住房专营机构及相关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不定期核查,对非法占有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违规出租、转租等违法行为严格处理,确保住房保障资源公平善用。

另外,罗湖区住建部门提前做好保障房的建设计划,严格落实保障房用地指标,明确审批时限,完善绿色通道审批制度;积极协调多部门联动配合,做到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针对棚改保障性住房等一些工期特别紧张、前置条件不完善的民生项目,采用“企业承诺+后评估”的受理方式,批复项目14个。

C

率先开展宜居示范社区试点 优化住房环境 完善公共配套

住房环境与公共配套设施,越来越多地成为市民申请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时关注的要素。罗湖区在筹措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也优先选择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条件齐全的区域。同时大力推进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周边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构建高端化、精品化、精细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通过完善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环境。

另一方面,罗湖区在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筹建中突出绿色、环保理念,注重住房品质提升,探索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综合运用智能化管理等先进技术,结合绿地、景观设计和微环境处理,建设集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绿色环保、品质卓越、智慧科技于一体的优质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如,罗湖区率先开展宜居示范社区试点建设,“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将采用街区制、海绵小区、智慧小区、地下综合管廊、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七大新兴技术规范,打造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人居环境示范社区”“绿色生态型社区”和“和谐社区”,建设宜居示范社区。

目前,罗湖区绿色建筑项目拿到标识牌共62个,建筑面积达到510.18万平方米。已通过技术认定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数量为12个,实施的装配式建筑面积约为72.57万平方米,预计到年底罗湖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大于30%。

D

住有所管,信息化、智能化 透明物管照亮业主心房

提到住房的操心事、糟心事,很多人吐槽最多的自然就是物业服务。对物业服务不满意、产生物业纠纷怎么办?小区停车难、设施老化如何解?还有近年来时常出现的高空抛物问题等等,这些难题亟待破解。

在全国,“阳光物管”的理念提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经统计,2017年,罗湖区由于物业管理矛盾发生的纠纷有623起,2018年达到498起,2019年达到432起,数量居高不下。引起如此多矛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业主、物业服务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管理不透明。

小区业主关心什么?物业服务企业关乎什么?业主组织关注什么?行政监管部门关切什么?急需一个能够涵盖物业服务、监管全链条的平台,搭建起业主、物业以及有关部门的沟通桥粱,让市民能够更准、更快解决问题,这是当前深化物业管理改革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全服务平台,罗湖已经有了。罗湖住房和建设局推进物业行业“规范化、智能化、市场化、规模化、精细化和优质化”,建立了“罗湖物管”数字化办公平台,实现与市、区、街道、社区和企业同步联管联动,有效解决物业服务办理难、监管难等问题,及时化解物管领域的矛盾纠纷。

通过这一平台,市民可以查询到物业服务企业的合同、维修基金的缴纳以及使用、物业服务资金的使用、小区物业管理的其他有关信息;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了解到业主委员会的有关信息,第一时间得知物业管理方面的不足,以便企业及时整改,消除有关矛盾隐患。目前,全区有物业项目1435个,已注册罗湖区物业管理信息平台用户的物业项目有1086个,注册率达到了82.6%。2020年的纠纷信访数量,截至目前仅有23件。

另一方面,平台将物业监管的基础数据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监管,充分聚焦物业管理生态中的监管需求、服务需求、公众信息互动需求及其使用场景,形成以市民需求为核心的新型物业服务模式,让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站以及物业服务企业能够轻松及时提供各项服务。

例如,市民发现小区最近养宠物的人特别多,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通过罗湖物管平台反映后,社区工作站与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在小区开展文明养犬宣传,张贴宣传单张,物业也可以在小区内设置宠物专用的垃圾桶,以便市民使用等等。

目前,物管平台继推出移动手机端之后,将以平面LED屏的模式全面进入小区,现已在全区筛选了10个小区进行试点。8月份,5G技术将在深圳全面覆盖施行,该平台已经对接了最新的5G数据模块,届时将第一时间实现全区的物业管理5G化,打造全国范围内第一个由5G技术支撑从而实现智慧物业管理的区域。

罗湖物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罗湖物业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正式迈向信息化、智能化行列。

E

全国率先探索 “互联网+物业公益法律服务”

对于物业纠纷的解决办法,罗湖也有了新的尝试。在全国率先探索“互联网+物业公益法律服务”模式,宣传普及物业管理法律知识,引导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物业管理法治意识及法治思维。

一是搭建物业管理公益法律平台。引入社会法律资源,建立24小时“不落幕”的物业服务纠纷法律调解平台,为居民提供物业管理公益法律调解及咨询服务。业主无需上门,无需预约,点开手机APP“大律司”,即可全天候享受公益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

二是开设物业管理“微课堂”。以物业小区为单位,建立物业管理“微课堂”微信群,专门用于新物业管理培训和学习,接受广大居民的法律咨询。对“高空抛物”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解析典型案例。目前,已有240个物业小区的居民加入了“微课堂”培训学习。下一步将探索“罗湖物管”数字平台与法律“微课堂”对接,方便业主操作。

三是成立物业管理专家讲师团。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定点”“培训+走访”等方式,全方位为社区居民提供物业管理法律服务,充分发挥物业管理智囊团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普法,已成功调解了23起物业纠纷。

四是实施物业管理普法培训全覆盖。以《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修订为契机,每天在线进行40场左右的物业管理培训。已完成对辖区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处培训宣传全覆盖,完成了对辖区近60万业主的物业普法培训,打通物业管理法治化“最后一公里”。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住房的需求和向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宜居乐园,也是罗湖住建坚定的目标。罗湖将继续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住有所管,打造与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住有宜居”的罗湖样板。

●数读

截至2020年4月,罗湖区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已受理家庭39003户,安居型商品房轮候已受理家庭24316户。据统计,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罗湖区共完成筹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29622套,供应9336套。每一年度都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新开工筹集任务和供应任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