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熊:烧一把童年的野火

早春的时候和陆老师们一个野外农场的农家乐活动。我是最早过去的一拨,农场主招呼着四周先瞎转悠会儿。

一面是临着马路,三面是宽如小河的沟渠,进大门的一排木楼旁边是养着一群肥壮的大白鹅。然后一眼望去树是瓜果地是菜蔬,还有大棚,远处有堤坝,好像还有残留的水里设施之类,影影绰绰有几株油菜花什么的。

青黄不接的时节,满眼灰头土脸,只有一些土鸡三五成群在地里觅食追闹嬉戏。

一直走到尽头,水岸连接地带是去年肆虐纵生的茅草东倒西歪,西边的地块上似乎也是。疑惑着问庄主是有意留着的野趣还是饲养家禽家畜的需要,庄主无奈地说是尚未开垦的荒地,人手不够等等的。

站在河边和庄主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知怎么的我时不时冒出一个念头,想烧一把茅草。

纵火的事儿小时候也一直想干,就我有限的童年寒暑假去乡下也跟着当地亲戚邻居孩子偷偷地搞过几回。

一般是冬天,谁家弄几个馒头谁家弄几块糕谁家弄几个山芋,走过路过不知谁家在鸡窝鸭窝摸几个蛋,干枯的田沟里一窝,找来树枝稻草,动静不大,空旷的田野也弄不大,但是比较兴奋,忐忐忑忑的燃了一把火,还美滋滋的享乐了一番。

回家是总会露怯的,嘴上没抹干净的黑子麻花残留物会让大人们骂一通,也就不了了之了。那会儿的孩子们不老在家长眼前晃悠,闯个小祸弄出点麻烦就是家常便饭,只要没人前来告状,只要没有什么后遗症,大人们懒得过问。

后来听说吴江七都八坼一带自古以来就有烧野火饭的习俗的,至今还沿袭着。但是老人们也都语焉不详含糊其辞的说不清了,大约模张的意思也叫烧豆饭,好像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吃野火饭能够身体健康,安然度过炎夏。

那会《舌尖上的中国》还没有搞,但是估计不会弄这个。后来倒是央视10套《味道》节目组有兴趣,拍了一档。基本意思其实和我们小时候那个差不多,只是这个有组织有纪律。

烧野火饭的地点一般选在村边的一块空地上,油菜花开,河水潺潺,田原风光,各家孩子拿着锅碗瓢盆过来,垒灶头、捡柴火,搭桌子,柴、米、油、盐各家去要就是,蔬菜田里直接去采摘,要的给的都讨个好彩头。

因此,可以很顺利地讨到蚕豆、咸肉、米、咸鸭蛋等食材,然后就是点火做饭吧。节目把重点放在好吃上,其实只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自娱自乐。而过去我们的重点明显在于冒险。

我这一番喋喋不休的说辞显而易见存心不良不怀好意,但是后来想庄主也是有意装傻充愣故意怂恿,两人其实各怀鬼胎有点不谋而合。

庄主递给我一支烟,我四周看了一会,五、六个和我们一样无所事事的大男人,话里有话语焉不详地说:“没事吧?”

庄主装傻充愣含糊其辞地回:“没事的。”

点烟的火柴扔到了岸边的茅草上,着了,小火没一会又熄了,风口的烟抽得很快。有人说大部队的人马也快到了,我们就过去吧。就各个地把烟头又往茅草丛里一扔,没有马上走,一方面是心不死,再看看,一方面也是心有余悸,别人走开了,万一有麻烦。

哎,就这会工夫,也不知哪个点先冒了烟,然后几个点都开始燃了起来,然后就接上了,一会儿,火势就大了起来,迅速蔓延,噼哩啪啦,干柴烈火,熊熊火光。

到底都是成人,有低调的内敛,一字散开着周围,也都不说话,神情暧昧,只是看着燃烧的火势……

半小时之后,大队人马也来了,过来莫名其妙看着我们也不知在弄啥,彻底熄了歇了,旁边四处也再没有什么可疑的燃烧物了,作鸟兽散,去餐厅大朵快颐,推杯换盏。

中间曾有一可疑电话,庄主接了,笑笑说没事。后来陆老师跟我说,你们放火动静是不是蛮大的啊?森林防火都知道了,叫他们不准烧茅草的,庄主说是客人一个意外,很快就扑灭了。

我们过来时也没看到你们扑救啊,光撩着膀子看啊?我说,我们在那怀个旧,讲讲过去的童年事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