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精英人物 | 杨晨

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抚顺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杨晨

疫声令下,大年初二,我便成为了辽宁省抚顺市首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奔赴武汉的抗疫战场。出征前线,带着辽沈大地的赤子情怀,抚顺儿女的使命担当,只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践行医务工作者不变的初心。

新年元月,随着武汉疫情的日益严峻,身为医务工作者,我格外关注新闻媒体中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那时我就做好了准备,只要有需要,我一定第一个报名去武汉。

大年初一,除夕夜值班结束后我刚回到新宾家中,就接到医院支援武汉的通知。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接到任务,我倍感荣幸,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心中涌现出无限的热情。我的父母是有着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得知这个消息后,即使心里很不舍,很担心,但是出于党性思想,他们都表示支持我,让我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连夜返回抚顺收拾行囊,为了让父母安心,告诉他们:“出征武汉是使命更是责任。你们照顾好自己,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初二清晨我踏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领导和朋友们的嘱托祝福,给了我格外的动力。临行前我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疫来袭,召必至!这是责任,也是使命,谢谢领导的信任,我将不辱使命,不负韶华!一定会保护好自己,带着大家的祝福平安归来,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到达武汉后,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我被分配到蔡甸区协和江北医院重症组,在重症监护病房负责患者的救治工作。在重症组进驻之初,由于当地医院的设计不能满足众多感染患者的救治需要,也不能保证感控顺利运行,我们火速同当地医院完成对接,两天内完成了对重症病区的专项改造,得以顺利开展工作。同时我们还要克服医用物资的匮乏。由于人员的限制,我们重症组分成六组,每个班需要工作八小时。原本十二张病床的病房,加床收治了十四名危重症患者。因为加床,病房工作环境特别拥挤。而需要救治的患者,都是高流量吸氧的重症患者和需要呼吸机辅助支持的急危重患者。我们同时要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扎针、抽血、处置用药、鼻饲营养液、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患者翻身、大小便等生活护理。平日里这些操作是得心应手,但是穿了防护服戴了好几层手套便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简单的操作也变得笨拙不堪。虽然注射泵、呼吸机等各种仪器在平时工作中经常使用,但是来到新的环境,新的机型还需重新熟悉。多年的ICU工作经历,打磨出了我过硬的操作技能,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但由于患者病情较重,每个患者都要静脉泵入四五种药物,频繁的更换药物,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繁重。由于新冠肺炎是空气飞沫,接触传播,这些重症患者又要我们二十四小时床旁护理,特别是有很多患者呼吸机支持没有效果时,还要进行俯卧位通气,这需要五六名医护人员一起给患者翻身。而吸痰、倾倒呼吸机冷凝水等操作更让我们感染的风险加大,但责任感使然,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齐心协力,成功救治了很多患者。

还记得1月29日是我的第一个班,进入病房前我们大家互相加油打气,病毒虽然凶猛,但是我和战友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护理患者。虽然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困难的准备,但实际工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进入病房不到半小时,我的护目镜就烟雾缭绕,只能摸索着工作,憋的喘不上气来。由于患者的需氧量巨大,医院的中心供氧已经满足不了需求,需要用氧气瓶供氧,我们在狭窄的过道里运送笨重的氧气瓶,很是消耗体力,一个班下来我所看护的患者就更换了七个氧气瓶。不仅如此,虽然有交接,但我们对物品的摆放位置并不熟悉,每次需要物品都要反复去物品摆放的房间、治疗车上寻找,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巨大。监护室里除了两名高流量吸氧重症患者外,其余十二名患者全部是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急危重患者,一个班工作八小时下来,隔离衣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下班了,脱防护服那一刻,是紧张而又激动的,我们两人一组,相互指导和协助,生怕有一点差错而导致污染,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护更多的病人。脱下隔离服,摘下污染的口罩,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能畅快呼吸真好。虽然身体非常疲惫,但是心里却非常充实,那时我就在想,今后的工作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但我一定会坚持下来,没有什么困难能把我打败。

战“疫”在继续,未敢有丝毫懈怠。有的患者好转出院,同时有新的危重症患者转入进来,我和我的战友们每天就是这样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这期间经历了太多的恐惧和心痛。记得那是我看管过的一位呼吸急促、带高流量吸氧的男患者。接班时他很担心自己的病情,心情烦躁,不太配合治疗,我便安慰他说:“您放心吧,我们是辽宁医疗队的,我们这有最好的医护团队,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您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只要好好配合,您一定会早日康复,要加油!”听着我坚定的语气,他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呼吸也变得平稳,情绪慢慢稳定了。可是我再上班时,这个患者已经神志不清,进行气管插管了。当时我就觉得很揪心,前一天还安慰他说只要好好配合,很快就会康复,今天却是如此景象。患者的病情变化之快,病毒之强大,让我一时接受不了,在病魔面前,我们真的太渺小了,病毒不曾给我们喘息的机会,我们只能加倍努力,齐心合力战胜它。幸运的是,后来这名患者转到条件更好的高级别定点医院治疗,我在心里默默祝福他可以早日康复出院!

夜幕降临,整座城市渐渐进入沉睡状态。但是在战“疫”一线,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记得那天是半夜十二点的班,我看管的是一位老年男患者,虽然医生已经给患者下了病危通知书,我知道最终要迎来的是那个最坏的结果,可我多希望他可以在再坚持一下,让离别晚一点到来......患者心率突然下降,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厚重的防护服让我有些喘不过气,但我坚决不放弃,心肺复苏持续半个多小时,我的体力耗尽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老人的生命。由于是隔离病区,不允许患者家属进入。所以陪患者到最后的,是我们医护人员,拔掉患者身上的各种管路,没有家属、儿女在场,我给老人擦了脸,刮干净了胡须,整理了头发……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做到他儿女应做的事,让老人走的不孤单、有尊严。按照规定将患者的耳朵、鼻孔、口腔塞上消毒棉球,遗体消毒,裹上三层尸袋,推送到走廊尽头。从病房经过走廊到楼梯口,这段路只有三十米的距离,我们却步履沉重,仿佛走了一个世纪,我在心里默默呐喊:“老先生,一路走好!”看着包裹老人的尸袋,我悲从中来,这一幕,永远定格在我脑海中,我的泪水也抑制不住的流了下来,即使在ICU工作多年,我见惯生死,但此刻却无限感慨,生命是如此脆弱,生死离别总是那么猝不及防,没有时间悲伤太久,唯有更加努力抢救更多生命,才能不负使命担当,擦干眼泪,我要继续奋斗!

战斗每天都在继续,抢救时时都在发生。与病毒作战,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经历了很多的恐惧与悲伤,最开心的事就是患者病情好转。记得那是我看护过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患者,我接班时她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配合使用镇静剂升压药,我时刻观察着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逐渐将升压药剂量减少,到我下班时已经停止使用升压药。这就意味着这个患者的病情往好的方面发展。下一个班我继续看管这个患者,交接班时医生嘱咐我这个患者很有希望拔管撤呼吸机。我在心里默默给患者也给自己加油打气“咱们一起努力,您一定会撤掉呼吸机康复出院的!”接下来,我时刻观察着患者的病情变化,翻身、吸痰、治疗,每一项操作格外小心认真,早晨医生看过化验结果后,尝试为患者试脱呼吸机。十分钟过去了,患者生命体征良好,二十分钟过去了患者依然稳定,大家都在为患者加油鼓劲儿,可半小时后,患者开始呼吸费力,无奈医生又嘱患者上呼吸机。当时我的心情跌落谷底,脑子里都是昨夜工作的画面,想着是不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同组医生发现了我情绪不高,便拍拍我的肩膀安慰说:“别遗憾,昨晚你的工作已经很优秀了,没有你的努力,也没撤机的三十分钟,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患者就一定能康复!我们一起加油!”我也为自己加油,平复情绪,我相信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等到了好消息。我们重症微信群里传来了喜讯!那名患者成功撤掉呼吸机并转到普通病房了!瞬间,群里欢声雀跃,所有人的疲惫都一扫而光。这些天所有的艰辛、恐惧、疲累,顷刻间都变成了心中无限的希望。无论黑夜多么漫长,太阳也依旧会再度升起。

2020年我的生日,是在武汉度过的疫情肆虐的时候,生日也早就被我抛之脑后,在我家乡的护士长特意在武汉的网上给我定了生日蛋糕,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家乡的护士姐妹还给我录了祝福视频。我想说,这是我这辈子最难忘、最有意义的生日,没有之一。感动之余,我决心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我们重症组的每一个队友都有着高尚的意志品质,能吃苦、能付出。我们来自不同城市,在抗疫期间互敬互爱,守望相助,团结协作,一起抗危机,攻难关,早已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很荣幸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中一员。随着疫情一天天的好转,患者的逐渐康复出院,方舱医院的毕舱,确诊病例的清零,切切实实让我感觉到国家的强大,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武汉人民的坚强。随着患者不断减少,我们的工作也快要完成了,按照国家卫健委的统一安排准备撤离。回首在武汉的五十五天,有艰辛、有遗憾、有痛苦,也有希望和欣喜。患者的肯定,队友的鼓励,工作的艰辛,都将成为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记忆。我想大声地对自己说:我荣幸,我骄傲,我在武汉战疫一线战斗过。

这次支援使我更成长了,意志力变得更坚强了,更懂得了感恩。感谢这些日子以来所有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感谢武汉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武汉不愧为英雄城市;感谢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们,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感谢为这场战役付出的每一个人,甘于奉献的志愿者,冒着感染危险报道的记者,坚守工作岗位的社区工作者,每一位都闪绕着人性的光芒;感谢后方为我们医护人员提供的一切一切;感谢我们所居住的酒店每天为我们准备营养均衡的餐食,让我们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感谢每天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师傅,每次都提前做好消毒准时来接我们,无论我们多晚,他们从来没有怨言;感谢来自家乡父老寄来的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让我们在抗疫一线感受到家乡满满的爱意。同时感谢市妇联爱心团队和各介人士给予我们每一位队员家里提供的帮助,有你们在后方的默默付出,我们才能安心的在一线与疫情战斗。最后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临别武汉,路口全程的黄灯,列队的警察,突然开放的高速路口,一路相送的志愿者们……我想这是封城的武汉能给予我们的最高礼遇与敬意。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带给了我太多的回忆和感动。当飞机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的那一刻,民航人用他们的最高礼仪“过水门”为我们接风!家乡父老组成迎接队伍向我们挥手,车辆列队向我们鸣笛致敬!得此厚爱,受之有愧,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换个地方尽了一个普通医务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2020,是一个注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年份,2020年的神州大地上发生的磨难与感动,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与珍藏。

疫来袭,召必至,万民同心保华夏,数月余,疫退,终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