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壳资源“贬值” 绩差股保壳难度加大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当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和深交所就相关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壳更不值钱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多名投行人士如此感叹。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当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和深交所就相关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4月28日早盘,A股市场大幅震荡,主要股指一度跌近2%。经过初期调整后,两市股指又大幅反弹实现“V型”反转。

值得注意的是,壳资源概念股明显承压。截至4月28日收盘,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 105家壳资源概念股中,68家下跌,占比64.76%,美尔雅等个股跌停。

这背后,不乏市场对注册制下A股壳生态变迁的逻辑推演。

“壳的交易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在贬值。”华东一名资深并购人士向记者坦言。

另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角度出发,在退市程序、标准及风险警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安排。对于绩差股来说,保壳将变得更难。

“随着注册制的推进,未来A股市场会进一步分化。”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壳价值下跌

在重组概念、借壳预期下,A股市场素有“炒小”“炒差”的传统。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追踪了解,自2019年10月18日创业板借壳“松绑”以来,迟迟未有案例落地,但“炒小”“炒差”的现象仍未停歇。

2019年10月18日以来,松绑借壳的创业板对应的创业板指涨幅高达22.46%,小盘成长指数涨幅5.58%,而上证指数涨幅则为-5.62%。

不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之下,市场已然看到了风格转换的信号。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次日,4月28日开盘,壳资源概念股和ST股普遍承压。

Wind数据显示,4月28日,两市154只风险警示股中,有120只下跌,占比77.92%,26只跌停,仅有17只上涨。

这背后的逻辑是,注册制在A股铺开后,壳的价值将会贬值。

《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取消了目前创业板现行发行条件中关于盈利业绩、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等方面的要求。未盈利企业在改革实施一年以后可以申请上市。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优化上市条件,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制定多元化上市条件,以支持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一是适当完善盈利上市标准,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二是取消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要求。三是支持已盈利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四是明确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A股实现上市的方式有IPO与借壳上市两种。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壳价值来自缩短上市周期的时间优势和审核获批的确定性优势。IPO审核较为严格的年份,借壳上市案例的数量往往更多。

据其统计,2013年IPO全年空窗,借壳上市的公司有21家;2014年至2016年成为借壳上市高峰期,平均每年有27家公司借壳上市;2016年11月发审委换届,IPO迎来加速,2017年发审委审核通过IPO数量多达380家,借壳上市案例数量减少到8家;2019年科创板设立并推行注册制,审核周期在3-6个月,借壳上市的时间优势弱化。随着借壳上市的优势越来越小,借壳上市数量近三年来已经稳定在每年10家以下。

壳价值和壳公司市值在2015年、2016年达到最大值,2017年以后开始下降。2015年、2016年为借壳上市高峰期,2017年由于IPO加速以及政策规范导致借壳上市吸引力减少,壳价值降低,2019年科创板的成立进一步使壳价值萎缩。

陈果指出,注册制推行有助于疏通IPO“堰塞湖”,借壳上市带来的时间优势和确定性优势将弱化,壳价值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炒壳”之风或将降温。

在多位投行人士看来,实践中早已感受到壳价值的下降。

“供给不断增加,且大于净流出,壳价值会进一步降低。而且今后注册制还将进一步向全市场推开。”深圳一名资深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壳肯定是进一步贬值的,现在已经贬得很厉害,单纯的壳已经很难卖出去。我们感受得明显,可是很多上市公司还以为壳很值钱。实际上,壳的交易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在贬值。一方面,壳卖不出价格,另一方面,以前有个壳在手上的时候可以去忽悠很多好资产进来,可以不停地并购好资产,然后把市值做大。现在这两条都不行了。”华东一名资深并购人士向记者坦言。

分化加剧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充分借鉴了科创板制度成果,按照注册制理念,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角度出发,在退市程序、标准及风险警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安排。

例如,简化了退市程序,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完善了退市标准,取消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引入“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新增市值退市指标;设置了退市风险警示暨*ST制度,强化风险揭示。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在退市上也进行了优化安排,这样一来养壳成本高,而且有风险。”前述并购人士指出。

“随着注册制的推进,未来A股市场会进一步分化。”董登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果指出,全面推行注册制后,IPO供给增多将消耗大量资金,从而导致A股流动性紧张,带来A股长期承压。缓解这种流动性紧张的渠道必然是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注册制的推进和退市力度的加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上市公司尾部风险将面临缓慢出清。从结构上看,注册制将加速A股两极分化,投资趋势转向龙头,成交量逐渐向龙头集中。

在退市标准向注册制靠拢下,对于一些绩差股来说,保住上市地位已是不易。

此外,董登新指出,新《证券法》实施之后,上市公司更难进行财务造假,这将进一步加大垃圾股绩差股保壳难度。

“预计今年A股市场至少有20多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7家去年已经暂停上市,基本面都很差,今年会直接退市。另外目前有十多只一元股,基本面也很难改善,可能直接走一元退市的道路。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之下,‘一元退市标准’的效果会大幅增强。”董登新认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