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中小餐饮企业咋办?

作者:餐遇牧哥

本来宏观经济疲软,餐饮市场就处在下滑中,2020年初年意外的来了一个“不可抗力”。最初以为疫情只是一个黑天鹅,对餐饮饭店业的影响最多是雪上加霜,现在看来,不仅仅是一次冲击。疫情对餐饮服务业已经是全覆盖,史无前例的一场浩劫。破坏力远非2003年的非典能够相比。

本次新冠的影响力已经有世界史的意义。

对餐饮业来说本该倒下的死的更快,能活着的不是被扒一层皮,是得换个活法,已经达到重塑餐饮业生态的程度。

先看看餐饮业发展的几个的节点。

2003年之前,卖方市场时代,管饱不管好的年代,几乎人人都可以开,开了不愁生意不好。非典肆虐几个月后,也迅速恢复正常。

2003年到2009年。竞争的买方市场时代,拼菜品,拼环境,拼服务,拼特色。

08-09年,餐饮业开始触网,会员制引入餐饮圈。

2010-2012年,移动互联加入,互联网千团大战开始,2012年,是为餐饮业互联网元年。“八项”新规出台,新常态开始。

到2019年,深度网络化,外卖崛起。千团剩下一个某团。

2020年,餐饮业“流量战争”元年。认识不到这一点,再做餐饮,更难。残酷的冲击,加快了餐饮业进化的速度,加速餐企改变生存方式和游戏规则。

想活着,就看你进化得快不快。进化不是让你强大,而是更适应生存。

餐厅之外:要面对打持久战的现实(时间成本)

面对资本 (资金成本)

餐厅之内 : 重塑人力成本规则

流量私域化,外卖自主化。

实体店云化,餐厅降维化。

这就是餐饮业未来几年的走向。

面对打持久战的现实

有人说疫情之后,餐饮业会有一个报复性反弹消费。这个都是一厢情愿的伪概念,自己安慰自己罢了。开店就是坐商,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时间去挣钱,损失掉的时间怎么能找回来?这个想法就算了吧。

今年(2020年)gdp预测为1.2%的增长,属于改革开放后增长最低点,2021年会有较大反弹,看全球疫情控制情况而定。同比推算,餐饮业营业额将同比下降20%-30%,甚至更多。你若是开店,做好平均营业额是往年7-8成的准备。持续时间也许是两到三年,这个期中再逐渐回暖,就看你能撑到啥时候了。

疫情让外卖凸显的重要起来。

原本餐厅堂食为主,外卖只是捎带着,买多买少对餐厅影响有限,按照餐饮总量销售,外卖只占总额的16%左右。对一般餐饮企业来说,主流还在堂食。现在堂食几乎没了,就抓外卖这根稻草,一下让餐饮企业倍感压力。以至于各地餐饮协会,集体声讨,呼吁外卖平台降低佣金。餐饮协会不是去研究餐饮行业的本质规律和重塑餐饮生态新法则,而是去呼喊外卖平台“你这只狼不要再吃我们家的羊了”,手里没有烧火棍,连狗都赶不走。这一类行为,除了

姿势正确

,效果怎样不言自明。

外卖的本质是谁带来顾客?目前当然是外卖平台带来,“我带客,你让利”就是目前外卖的商业逻辑。顾客掌握在平台手里,商业佣金从5%、8%、一直涨到现在的23%,个别地方甚至还更高。餐厅老板既痛恨,又离不开的,对付着过,只能发出“苦外卖平台久已”的感叹。商家只知道增加外卖,而没有商家自己的外卖工具,用提高外卖增加收益就是空谈。

传统外卖平台以后的出路有两条,第一、佣金越来越高(自身的规律所决定),饮鸩止渴,叛军四起,力竭而亡。第二、被别的平台取代,这个不是预判,而是铁律,早晚“零佣金”平台,杀入抢食。别的非餐饮圈平台也磨刀霍霍,准备分一杯羹,传统外卖平台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了。

个别聪明的老板在外卖餐盒里放名片、二维码,希望下次外卖直接和顾客联系以绕开外卖平台。更有远见的老板,早早把会员锁定,提前把会员变成粉丝。福建一家餐厅用20部手机吸收管理10万粉丝,用微信工具平均每部手机管理5000个粉丝,疫情期间,销售额不降反升,还火爆异常。

面对资本市场

中餐老大西贝餐饮集团,疫情期间哭穷现金流不够,支撑不了几个月。之前董事长@贾国龙先生是不轻易和银行、资本市场打交道的,因为不缺现金流。现在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许多老板改变了餐饮业不缺现金流的想法,大企业尚且如此,中小微餐饮企业虽然和上市、融资、股权这类游戏关系不大,但是整合、并购这类够得着的游戏还是要研究的。最起码平时就要知道,万一危机来临,去哪里能够拆借到资金以渡过难关。

从人力成本“零底薪”重构开始

餐饮本来就是劳动密集型,人力成本占据很大部分,从过去10%上下发展到现在的20%-30%。人力成本快速上涨也是餐厅老板一个痛点。研究表明,我国80%的企业倒闭,与人力资源和企业本身发展严重脱节不无关联。如何改变局面,探讨新的模式,降低人员成本,甚至探讨零底薪的方式才是出路。零底薪肯定要颠覆传统商业模式,是流程再造的重要部分。颠覆容易,重新构架难,这个才是真功夫,需要深度研讨-------。

实体店云化,

90%的餐厅都开始发力做外卖,看似势在必行,万马千军挤在这条路上,外卖平台黄金时代似乎开始了,这是误区。现实是如果仅靠外卖,根本没法填补损失。近期消费者明显感到外卖品的品质和数量明显不如从前,受传统平台高额佣金挤压,牺牲品质来弥补亏空实属无奈之举,但绝非长久之路。增加外卖,不如探索新的外卖路径,原地踏步只会陷入有销售无利润的尴尬境地。

不少火锅、正餐品牌也表示,疫情后会考虑出售净菜、半成品的,有的也考虑餐厅供应链的原料直接销售的问题。很多后端支持企业,比如供应商,原辅料生产、加工企业等,也在等待发力,为各类餐企的多路径发展提供服务。各类社媒、淘宝等平台,超市、便利店……只要能和消费者发生接触的渠道,纷纷被餐企开发出来进行经营销售,大部分餐企都在尝试“多条腿走路”。

但为什么效果不佳?或者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些都是表面功课。招式多了几样,内功和实力并没有增强。

直接说点干货,上述玩法都不错,但最终需要一个模式和技术的支撑,那就是实体店必须“云”化。“云”概念好理解、去百度一下就知道,“云”和餐厅怎么结合三言两语介绍不完,下回再详述。

餐厅降维化

这个思路的基础商业逻辑就是,餐厅可以降维做便利店,便利店很难升级做餐厅。跨行争夺不可避免,餐厅优势明显,抢夺便利店生意,增加赢利点。这个也是重塑行业生态的一环,餐饮行业可能因此迎来全新玩法的时代。从田间地头、农业公司、中央厨房、食品工厂、物流配送,每个部分都是餐企运转的一环,每个部分都能为餐企赚钱。货物的流转通路和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塑造出全新的产业链体系。

理论成立,不等于手段和实操成立。不是说撤下几张餐桌,摆上几个冷柜就能做生鲜的。这里面需要技术支撑,技术变革是一切变化的时代逻辑。实体店“云”化,这些才能够实现。

产品淘宝化,

会员粉丝化,

沟通微信化,

传播抖音化(短视频),

支付实时化

消费数据化

才能做到降维跨行争夺,才能打通餐饮产业链。

流量争夺战,流量私域化

2020年,流量战争元年。什么变革才是未来发展的商业逻辑?今后是比拼流量的时代。

中小微餐企要赶紧积蓄自己专属的粉丝流量。之前的传统玩法叫预储值会员提高消费粘性,这类会员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昔日的价值,不是有效会员,不是粉丝级的,基本属于僵尸会员。对餐厅实际意义不大。心理安慰的意义大于增加营业额的意义。

餐饮业从来不缺流量,缺的是管理流量的手段和工具。未来研究怎样储蓄粉丝会员比研究品牌,核心竞争力、坪效还要关键。

都说餐企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和成本的优势,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中小餐饮企业不要奢谈品牌、核心竞争力、管理、营销这些又抽象又不好把控,不好量化的空洞名词。品牌不是老母鸡下蛋,下几个算几个,难以快速实施和评估,还是多研究快速可量化,好上手的“流量”。建好流量蓄水池,把会员变粉丝,公域流量私域化,才能跨越餐饮业最后100米,在面对危机时,抗风险能力更强,才是餐企今后生存的长久之道。(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