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飘絮时,聊聊武康路“伦敦梧桐”

悬铃木从19世纪的上海法租界,陆续引种推广,作为行道树广植于全国各地。“法国梧桐”也从最初上海地区所使用的地方名,传遍了全国。

武康路最动人的美,就是一幢幢老房子在林荫枝影间若隐若现。无论春夏荫浓,秋冬落叶,晴日树影婆娑,还是挂着雨珠的油绿树叶,高大茂盛的行道树都为这条街道增色不少。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资料显示,武康路的行道树种植晚于道路建设,具体年代无法考证,现有行道树250株,树木高度平均约13米,人行道和车行道的绿化覆盖率分别是92%和82%。

武康路的树种既有乡土树种枫杨,也有西人后期种植的悬铃木,中西合璧。

追溯历史,传统中国城市并无栽种行道树的习惯。据《上海园林志》记载,上海行道树始栽于1865年英美租界当局在外滩江边种植树苗。几年后法租界也开始在外滩码头种植,后来扩展到今天的徐家汇路、建国西路和天平路一带,树种以悬铃木为主。

当时的市政管理机构的相关档案记载,1887年从法国购回250株悬铃木苗和50株桉树苗,次年2月试种,结果悬铃木的生长远比桉树好。此后多次从法国成批购买悬铃木树苗,到1939年法租界有行道树1.29万棵。

任国强 摄

1925年3月,英文《北华捷报》报道了圣约翰大学教授W.M.Porterfield题为“上海树木”的讲座。教授特别提到引种到上海的“伦敦梧桐”长势良好,是理想的行道树。

“伦敦梧桐”就是悬铃木,其树形雄伟,枝叶茂密,是世界著名的优良行道树。悬铃木主要分为一球、二球和三球三种,分别俗称美国梧桐、英国梧桐(就是伦敦梧桐)和法国梧桐。

上海地区的悬铃木均为二球悬铃木。悬铃木最初由法侨引种在法租界内作行道树,人们看其叶子像梧桐树,又是法侨在沪推广,就叫它法国梧桐。

当时的市政管理机构不仅开办了多处苗圃培养种苗,还制定关于路旁植树的管理章程,做出细致的规定,如树间距需保持在7-10米。

百年前旅居上海的外国侨民对植物和自然美非常关注。1892年,Bono Publico给《北华捷报》写了一封读者来信,呼吁为了荫凉和健康,上海应多种植和养护好行道树。他提到南京路没有树荫,马路在炙热的夏日午后尘土飞扬。

1925年4月,Arthur De C Sowerby在《北华捷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树》文章,认为“一个花园,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没有树,就像房子没有家具一样……如果没有树人们应该种植树木,如果有了要好好照料树木……”。文章还配了一张珍贵照片,展示了瑞金二路一棵高达40多米的大树。

W.J.K.在1940年11月13日的《北华捷报》发文指出上海的悬铃木是“伦敦梧桐”。他惊讶于悬铃木耐修剪的能力。

“它们可以被修剪到只留下树干,但却不会失去活力,次年便会长出三四米长的新枝。”该文也提及悬铃木的毛絮会引起口鼻粘膜的炎症,所幸每年飘絮时间不长,还能忍受。最近反正出门要戴口罩,漫步梧桐飘絮的武康路也不错。

张海峰 摄

2013年秋末冬初,上海市徐汇区尝试将武康路和余庆路营造成“落叶景观道”,观赏体验时间虽不长,给人的感受却非常震撼。2014年,武康路被命名为“上海林荫道”。

而悬铃木从19世纪的上海法租界,陆续引种推广,作为行道树广植于全国各地。“法国梧桐”也从最初上海地区所使用的地方名,传遍了全国。

上海行道树的种植虽源于租界,但后来华界的行道树也逐渐增多,并有早期研究内容出版。

1928年,张福仁在《行道树》一书中写道,“故吾人厕身欧美都会,见其道路广阔,市肆整洁,树木繁茂,绿荫缤纷,不觉心旷神怡,尘嚣顿忘,不辨其为山林城市与城市山林也。”今日武康路,也有城市山林的气质,不是吗?

春天来了,漫步武康路时,请好好欣赏为这条历史街道增添无限生机美丽的“伦敦梧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