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坐稳“独角兽第五城”交椅:两年数量猛增“秘诀”有哪些

南京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第五城”。4月29日,南京市发改委联合鲸准研究院发布《2020年南京市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南京市独角兽企业达到15家,数

南京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第五城”。4月29日,南京市发改委联合鲸准研究院发布《2020年南京市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南京市独角兽企业达到15家,数量和估值均排名全国第5,次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超过广州、成都、重庆、天津、武汉、西安等同类城市。

独角兽是指成立未满10年、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初创未上市企业。2018年初,南京的独角兽企业只有2家,两年后这一数字是15,增长率达650%。

平台型企业孵化是南京独角兽企业的重要来源,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大部分独角兽企业的共同特征。

根据《白皮书》,由平台型企业投资或孵化的独角兽企业共有5家,分别是“五星系”和“苏宁系”。其中五星控股集团培育3家(汇通达、孩子王、好享家)南京本土最大的民营上市公司苏宁集团战略性分拆培育2家(苏宁体育、苏宁小店),另外苏宁与腾讯、阿里共同投资成立1家(T3出行)。

《白皮书》将独角兽企业“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归功于南京市的“创新名城”建设相关政策。

一直以来,令南京地方政府烦恼的一点是,它丰富的科教资源未能转化为创新创业资源。2018年以来,政府努力的方向是:打造“创新名城”,培养创业创新生态。

政策方面,南京连续三年将新年“第一会”和“一号文件”同时聚焦于“创新名城”建设,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梯度培育推进机制,对各类企业分类施策。

高校是创新生态的重要连接点,为激发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业热情,南京推出“新型研发机构”,用市场化办法,人才团队持大股,政府基金、投资平台、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形成利益共同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风险资本的青睐是独角兽企业最重要特质,据《白皮书》,2015年至2019年,南京市创投市场最为活跃的投资机构是作为南京市级平台的风投机构——紫金科创,累计投资数量超过200件,主要支持和服务于南京市范围内的中小型企业。

《白皮书》也列举了当下独角兽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部分企业成立时间短,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建设,导致管理水平与企业规模发展严重不匹配。“这方面的缺失成为南京部分独角兽、瞪羚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白皮书》称。

南京培育独角兽,下一步如何去?

一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白皮书》建议,强化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实行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共性问题约见、违法行为纠错等制度,在安监、环保、消防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建立宽容失败的项目评价机制和金融服务,慎用信用惩罚手段。

“从而营造‘鼓励创新、虽败犹荣’的创新氛围,激励广大创新创业者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

二是挖掘新机遇。

《白皮书》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以“数字化”为特征、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满足及挖掘消费需求或将是一大机遇,如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云办公、宅经济、非接触经济等行业,“疫情将加速这部分行业的用户渗透和获取,南京应把握机会,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