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样的公安民警

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治庸懒、强担当、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4月29日,昆明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昆明公安新青年代表和劳动模范代表讲述先进事迹及个人故事,传播公安正能量。

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本报将为广大读者介绍昆明公安新青年代表和劳动模范代表——昆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民警张智宾、昆明市公安局警令部民警朱晋、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穿金路派出所刑侦民警和旭东的先进事迹。

张智宾:穿上警服 我完成了人生蜕变

“我身着警服已经4541天了,是警察这个职业让我实现了 ‘蜕变’。”张智宾动情地说。

从2007年11月28日参加公安工作开始,张智宾先后在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刑侦支队综合处、五华公安分局大观派出所、督察支队、警令部调研处、110指挥中心、怒江州福贡县公安局、公安部情报指挥中心等多个单位任职。看似华丽丰富的工作履历背后,是年仅34岁的张智宾从警13年来所经受的重重考验和层层压力。

从大学生到人民警察

“考入警校前,我从没有过从警的打算。”张智宾说,但在警校的4年里,每天的列队点名、队列训练渐渐改变着自己的气质。从《公安学》里了解到了警察的职责,在《手印学》《特殊痕迹学》中触摸到隐藏在真相背后若隐若现的“证据链”,在《现场勘查分析》课程中找到了福尔摩斯的感觉…… “渐渐地,我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到一名警校生的蜕变。”

2007年,张智宾走上工作岗位,一年后他便碰上了“7•21“公交车爆炸案,是专案物证内勤。该案的物证数以吨计,负责筛查检验的技术员近百人,其中重要物证多达987份,所有的物证建档、保管全部由张智宾一个人完成。而当时,他最大的“敌人”竟然是中国有名的刑侦专家乌国庆、高光斗、崔道植及省内刑侦专家张绍清、尹建华、陈晓康。

“6名专家一旦到了现场,眼里便只有物证了,往往忽略了物证的归档保管。”面对前辈,张智宾站了出来,和专家们“约法三章”,由他对物证归类。久而久之,专家们喜欢上了对物证如数家珍的张智宾,也就在那时,张智宾完成了警校生到人民警察的蜕变。

逐渐成长为“多面手”

2008年10月,张智宾到大观派出所锻炼。“我要在值班室里接电话、到讯问室问笔录、在监控室里找线索、到调解室做协调工作,还要巡逻堵卡、追逃抓人……我不断学习着公安基层业务,了解了基层民警的琐碎与辛苦。”张智宾说。之后,他又先后到刑侦支队综合处、督察支队“清网办”、警令部调研处工作,从一名技术员变成了“打字员”。

工作的迅速转变,让张智宾有些吃不消,第一次写简报连续花了26个小时。

4年后,张智宾通过竞争上岗成为当年昆明市公安局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110指挥中心接处警四科副科长。 他拜接警员为师,从接处警和指挥调度的基础业务学起,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接警员、优秀的值班长、应急处突能手、重大安保活动指挥员、系统建设设计师、称职的宣传委员,完成了从民警到干部的初步蜕变。

多次的“跨界”锻炼了张智宾的应变能力,让他成了一个“多面手”,应对每样工作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将公安工作当作事业

“花开春城生紫气,月落京师避红日。鱼游龙门观天阙,剑开天门惊仙人。”这是张智宾写的诗歌《咏志》。通过不断实践,张智宾不仅在工作上成绩显著,在文学写作上也颇有所得。

“跨界”从未停止。2016年,张智宾的身份又发生了3次变化。当年6月,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他竞争上岗成为当年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情报中心四科科长;8月,他被省公安厅交流到怒江州福贡县公安局任副局长。

2019年7月,张智宾被选调到公安部情报指挥中心学习,主要从事战略情报工作。之后,他全程参与了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工作,并获得公安部颁发的70周年大庆安保纪念奖章。

如今,那个“没想过从警”的张智宾,早已将公安工作从职业当作了事业,这是他的又一次次蜕变。

朱晋:人生是不断的突击

“突击!突击!突击!”虽然已被调入昆明市公安局警令部工作,但曾是云豹突击队队员的朱晋一直忘不了每次执行危险任务时候的突击口令。

处置持枪挟持警情

“处突1号车,市局呼叫,收到请回答。”

“1号车收到,请讲。”

“昆明某酒店发生劫持人质案,请前往处置,具体案情随后下发。注意!嫌疑人携带枪支!”

“收到,立即前往处置。”

刺耳的警报再次拉响,调转车头,朱晋和战友们全速奔向案发地点。2017年5月10日,在结束了对犯罪嫌疑人张某连续9天的搜捕任务后,朱晋和战友们接到命令,前往处置一起持枪挟持警情。

11时许,指挥部通报案情初步研判情况:嫌疑人持枪将两名人质挟持在酒店最高层总统套房内,同时索要80万现金;经比对,嫌疑人所持枪支为德国军用枪支PPK,并声称携带爆炸装置;因地势原因,狙击手不具备狙击条件。

将人质挡在身后

14时许,指挥部决定在确保人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处置。

为弄清酒店内人质的情况,以便给后续救援创造机会。朱晋换上酒店服务生的制服,拎上行李箱,朝嫌疑人所在的房间走去。 30米的走廊转瞬即至,两个深呼吸后他按响了门铃。房门缓缓打开,迎面而来的是黑洞洞的枪口,嫌疑人瞄准了他的头部。

“还好,人质暂时安全。”

盯着嫌疑人紧扣扳机的手指,朱晋一步一步向他靠近,准备以搭讪的方式解除嫌疑人的心理防备。

“老板,你要的箱子我给你送来了,你也是谋财,不要伤害他们,我们老板身体不好,要不我换他做你的人质?”

“砰!”朱晋话音未落,嫌疑人的枪响了。多年来的刻苦训练使他下意识地向右侧跃起,将其中一名人质牢牢挡在身后。

枪声成了突击的信号。在房间外伺机行动的两名队员第一时间突击,慌乱的嫌疑人疯狂地向朱晋等人射击。室内流弹飞窜,人质危险。没有犹豫,迎着嫌疑人火舌般的枪口,朱晋再次扑了上去。 呼啸的子弹在房间的墙上蹦跳着,队员们和嫌疑人对射。十几秒的枪战后,嫌疑人被依法击毙,两名人质成功获救。

“清查,验枪。”突击队长发出指令,队员们依次汇报自身情况。

“安全。”

“我也安全。”

可轮到朱晋回复时,他说,“安全,我中弹了!”营救人质时,嫌疑人第一枪已打穿了他的小腿。

“我很怕死,可我选择突击”

事后想起这个案子,朱晋还是有些害怕。

“实际上我很怕死,但知道有人能因此活下来,突然就不怕了。”朱晋说,作为一名突击队员,没有功成身退,只有突击、突击、再突击。

2013年从学校毕业后,张晋便加入了云豹突击队这支英雄辈出的队伍。他深爱着这份光荣而圣神的职业,把守护群众安全、捍卫公平正义、打击犯罪当作己任,并心甘情愿为之奋斗终生。

2018年9月,为响应公安部号召,朱晋主动申请前往某地执行为期一年的国家任务。在异地的一年时间里,他先后参与各类警卫、安保任务20余次;参加秘密押解任务16次,押解转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460余名,密捕犯罪嫌疑人3人。 期间,为完成任务,他在不足50厘米宽的悬崖峭壁上骑摩托车跟随记录;在没有GPS信号的地方,他背负无人机徒手攀爬近百米高的绝壁拍摄取证。

今年初,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战打响,朱晋又一次选择突击。他用镜头记录下身边战友坚守岗位的点点滴滴,制作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小短片,并通过昆明警方发布官方平台进行传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聚集能量,并将之投入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

对于朱晋来说,自从警以来,他的人生便是一次又一次的突击。

和旭东:理想和荣誉在手中传承

和旭东出生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松河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纳西族汉子,从小便有一个警察梦。

一枚徽章的传承

“18岁那天,头顶警徽、穿着一身藏蓝的舅舅将一枚小小的徽章塞到我手心里,那时我便决定,一定要做一名警察。” 如今,和旭东依然能记起当时的情形。和旭东的舅舅是一名警察。小时候,和旭东常偷穿舅舅的制服在镜子前学敬礼,当时的他只是觉得警服很帅,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警察。

有一次,他偷穿警服的事被舅舅发现了,意外的是,舅舅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笑着上前教他,“立正,五指并拢,中指齐眉,敬礼。”他始终记得,舅舅将那枚“三等功”奖章放在自己手心里的感觉和舅舅当时说的话。

“孩子,警察敬礼不仅要用手敬,还要敬在心里。”当时的和旭东并不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却又觉得很庄重。因为舅舅曾对他说,他把最崇高的理想和荣誉交到了他的手里。

18岁那年,和旭东考上了云南警官学校,第一次穿上了学警的制服。

第一个三等功奖状

和旭东第一次执行任务是2016年8月到浙江杭州开展G20峰会安保。 当时,他被学校分配到绍兴嵊州市公安局,成为全国各地55名警校学员的大组长,负责列车安全、堵卡、管理照顾学员及联系对接学校、公安局等工作,平均每个班安检车辆200余辆、盘查人员300余人。

2016年8月25日晚,和旭东和其他3名学员像往常一样进行着车辆安检工作。一辆黑色轿车驶入检查站,盘查中和旭东发现,该车驾驶人神色慌张,刻意回避他们提出的问题。发现情况后,和旭东立即向在场民警请教,并对车辆加大检查力度,随后在“车辆人员综合检查”平台上发现该车驾驶人为重点布控人员。

就在这时,车辆驾驶人踩下油门准备强行冲卡,站在驾驶室门外的和旭东来不及犹豫,立即把手从车窗伸入车内,一把拉住方向盘。被车辆拖行了10余米后,他最终将方向盘从嫌疑人手中抢夺过来,后与现场民警、学员一起,将嫌疑人从驾驶室拉出并控制。

任务结束后,和旭东获得了人生第一个由公安部印发的个人三等功奖状。

2017年7月,和旭东通过公务员考试,同年11月,他正式成为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穿金路派出所的一名刑侦民警。

一名青年警察的担当

1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扩散。那天,和旭东接到一起因停车引发肢体拉扯的警情,处置结束后才被告知当事人蔡女士是武汉返昆人员。 而当时,他已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和蔡女士近距离接触了4个小时。

经多次测量,蔡女士的体温始终在37℃以上。没有犹豫,和旭东决定独自驾车将蔡女士送到定点医院检查,并在医院陪同,等待检测结果。幸好,蔡女士最终未感染。随后一段时间,他每天都与蔡女士保持联系,询问情况,做好后续跟踪工作。

3天后,刚定好回迪庆老家车票的和旭东接到所长紧急通知,要成立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准备节后补休的和旭东第一个报名,并悄悄退了票。

当天晚上,和旭东思索良久,和父亲通了电话。“电话接通后,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很高兴,问我什么时候到,可我只能说单位有任务,暂时回不来了。”

话音一落,电话那头一片寂静,过了很久,父亲才缓缓地说:“没事。”母亲抢过电话急匆匆地叮嘱:“儿子,这次疫情特殊,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而此时,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和旭东的通话,队长在门外匆匆喊着:“小和,出发了,指挥部通知立即到岗。”来不及说再见,他匆匆挂断电话,大声答到:“好,马上到!”

之后的39天,从双龙留观点到新华医院核酸检测点再到境外返昆人员观留酒店,和旭东和战友们穿上隔离服、用上尿不湿,“零距离”接触确诊和疑似病例,每当结束每天12小时的巡逻、劝导、维稳工作,脱掉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已经完全被汗水浸湿,湿到可以拧出水来,可和旭东从没抱怨过,他说这是一名青年警察的担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