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有序重开,跟着梁思成探访故宫

故宫,此前自己来或者陪着亲戚朋友,来参观过多次了。

但读完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后,

萌生了再认真参观一次的想法。

五一期间,故宫有序重开,得偿所愿。

特殊时期,不让进室内参观。

这对我来说无妨,因为主要看的就是建筑。

(以下文字主要是来自原书)

梁思成说:“现存清代建筑物,最伟大者莫如北京故宫。”

“清宫规模虽肇自明代,然现存各殿宇,则多数为清代所建。

今世界各国之帝皇宫殿,规模之大,面积之广,无与伦比。”

一、整体布局:全部是四合院

故宫四周绕以高厚城垣,曰紫禁城。

城东西约760米,南北约960米,其南面更伸出长约600米,宽约130米之前庭。

紫禁城之全部布局乃以中轴线上之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朝会大典所御也。

三殿之后为内庭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更后则为御花园。

中轴线上主要宫殿之两侧,则为多数次要宫殿。

此全部宫殿之平面布置,自三殿以至于后宫之任何一部分,莫不以一正两厢合为一院之配合为原则,每组可由一进或多进庭院合成。

而紫禁城之内,乃由多数庭院合成者也。

前庭之最南端为天安门,即宫之正门也。

天安门之内,约二百米为端门,横梗前庭中。

端门又北约四百米,乃至午门,即紫禁城之南门也。

午门亦立于高台之上,台平面作U字形。中部辟方门三道。台上木构门楼,乃由中部九间,四角方亭各五间,及东西庑各十三间,并正楼两侧庑各三间合成。

全部气象庄严雄伟,令人肃然。当年高宗平定准噶尔御此楼受献俘礼,诚堂皇上国之风,使藩属望而生畏也。

二、外朝三殿

此庭院之最大者为三殿。

太和门

自午门以内,其第一进北面之正中为太和门,其东西两厢则左协和门,右熙和门,形成三殿之前庭。

太和门由结构方面着眼,实与九间重檐九脊顶大殿无异。所异者仅在前后不作墙壁格子门,而在内柱间安板门耳。

故宫内无数间屋,大小虽或有不同,而其基本形制则与此相同也。

太和殿

太和门之内北为太和殿,立于三层白玉石陛之上,东厢为体仁阁,西厢为弘义阁,各殿阁间缀以廊屋,合为广大之庭院。

太和殿平面广十一间,深五间,重檐四阿顶,就面积言,为国内最大之木构物。

殿于明初为奉天殿,九楹,后改称皇极殿。明末毁于李闯王之乱。顺治三年重建,康熙八年又改建为十一楹,十八年灾。今殿则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 年)所重建也。

殿之平面,其柱之分配为东西十二柱,南北共六行,共七十二柱。

殿阶基为白石须弥座,立于三层崇厚白石阶上,前面踏道三出,全部镌各式花纹,雕工精绝,殿斗拱下檐为单杪重昂,上檐为单杪三昂。

在用材上颇不经济,殿内外木材均施彩画,金碧辉煌,庄严美丽。

世界各系建筑中,唯我国建筑始有也。

保和殿

与太和殿对称而成又一进之庭院者,则保和殿也。

保和殿与太和殿同立于一崇高广大之工字形石陛上,各在一端。

今北京清故宫主要殿宇中,唯保和殿为明构,即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所重建之建极殿也。殿于明初名谨身殿,至嘉靖间改名建极殿。

明末李自成焚烧北京宫殿,建极殿得幸免。清代未见重建保和殿纪录,而著者于民国二十四五年测绘故宫时,发现藻井以上童柱标识,证其为明构无疑。

中和殿

在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立于工字形三层白玉陛中部之上。其平面作正方形,方五间单檐攒尖顶,实方形之大亭也。

殿阶基亦为白石须弥座,前后踏道各三出,左右各一出,亦均雕镂,隐出各式花纹。

殿中设宝座,每遇朝会之典,皇帝先在此升座,受内阁,内大臣,礼部等人员行礼毕,乃出御太和殿焉。

殿建于顺治三年(公元1650 年),以后无重建纪录,想即清初原构也。

三、内庭三宫

保和殿之后则为乾清门,与东侧之景运门,西侧之隆宗门,又合而为一庭院。

但就三殿之全局言,则自午门以北,乾清门以南实际上又为一大庭院,而其内更划分为四进者也。

此三殿之局,盖承古代前朝后寝之制,殆无可疑。但二者之间加建中和殿者,盖金、元以来柱廊之制之变相欤。

乾清门以北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即内庭三宫是也。

乾清官之东西厢为端凝殿与懋勤殿,坤宁宫之东西厢为景和门与隆福门。坤宁宫之北为坤宁门,以基化门端则门为其两厢。其全部布置与外朝三殿大致相同,但具体而微。

四、慈宁宫与寿康宫

除三殿三宫外,紫禁城内,尚有自成庭院之宫殿约三十区,无不遵此“一正两厢”之制为布置之基本原则。

西六宫西之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均为历代母后所居

寿康宫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五、西六宫

西六宫各院多为前后两进,罗列如棋盘,但各院与各院之间,各院与三宫之间,在设计上竟无任何准确固定之关系。

内庭三宫之两侧,东西各为六宫;在明代称为“十二宫”,清之世略有增改,以致不复遥相对称者,可谓为后宫之各“住宅”。

永寿宫

太极殿

翊坤宫

储秀宫

六、东六宫

紫禁城之东北部,东六宫之东,为宁寿宫及其后之花园,为高宗禅位后所居,其后慈禧亦居矣。

永寿宫

延禧宫

承乾宫

锺粹宫

皇极殿

养性殿

戏楼

九龙壁

七、御花园、钦安殿

钦安殿在神武门内御花园。顶上平用四脊四角吻,如重檐不用上檐,而只用下檐者,谓之盝顶。

千秋亭

千秋亭内藻井

延辉楼

养性斋

御景亭

八、梁思成论及的其他建筑雨华阁

为宫内供奉佛像诸殿阁之一。阁三层,平面正方形,但因南端另出抱厦,遂成长方形,南北长而东西狭。

阁各层檐不用斗拱。诸多相似之点,为前代所无,盖清代受西藏影响后之特殊作风也。

(雨华阁在太极殿隔壁;因供奉欢喜佛,所以不开放,只能远远看看顶层而已。)

大清门(中华门,早已拆除)

明之大明门,即中华门也。为砖砌券洞门,所谓“三座门”者是也。

其下部为雄厚壁体,穿以筒形券三,壁体全部涂丹,下段以白石砌须弥座,壁体以上则为琉璃斗拱,上覆九脊顶。此类三座门,见于清官外围者颇多。中华门或即明代原构也。

九、梁思成论北京中轴线和清宫建筑特色

就全局之平面布置论,清宫及北京城之布置最可注意者,为正中之南北中轴线。

自永定门正阳门,穿皇城,紫禁城,而北至鼓楼,在长逾七公里半之中轴线上,为一贯连续之大平面布局。自大清门(明之大明门,今之中华门)以北以至地安门,其布局尤为谨严,为天下无双之壮观。

唯当时设计人对于东西贯穿之次要横轴线,不甚注意,是可惜耳。

清宫建筑之所予人印象最深处,在其一贯之雄伟气魄,在其毫不畏惧之单调。

其建筑一律以黄瓦红墙碧绘为标准样式。仅有极少数用绿瓦者,其更重要庄严者,则衬以白玉阶陛。

在紫禁城中万数千间,凡目之所及,莫不如是,整齐严肃,气象雄伟,为世上任何一组建筑所不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