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刘光对漆画民族性的探索

刘光对漆画民族性的探索

作者: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李稳

近年来,作为一门新兴的绘画艺术,漆画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代漆画一般被认为发端于传统的古代漆器艺术,并通过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架上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理念逐步具有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因此,一方面,漆画仍然延续着数千年的漆器艺术传统技艺;另一方面,又结合了新时代的艺术观念和审美习惯与风尚,构建出漆画独具的视觉艺术语言和创作方式,进一步丰富了绘画的种类范畴。数十年来,我国漆画艺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漆画创作者。在这些画家中,刘光作为有着鲜明特点的漆画艺术家,其作品体现了此时期漆画发展的一个值得讨论的方向。

《国粹—徽戏》

材质:大漆、木板、夏布、金箔、螺钿等

尺寸:180cmx180cm

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英国著名学者约翰·罗斯金曾经说过,伟大的民族以三部书合成其自传:记载行为之书、记载言论之书和记载艺术之书,欲理解其中一部必以其他两部为基础,但尤以艺术之书最值得信赖。换句话说,艺术作为记载着本民族文化的视觉符号载体,承载了本民族独有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也是了解一个民族历史的重要路径。纵观世界艺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皆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而这些艺术又通过各自独有的艺术语言展示出来,体现着各自民族的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作为一名艺术家,刘光长期专心于漆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尤其注重对漆画的民族视觉语言的探索,并对此有着独到的体悟,最终将这些思想进一步融入到他的漆画创作中去。总的来说,刘光漆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表现题材、形式语言和画面情境的营造等方面。

在表现题材上,刘光在创作过程中主要选取了能够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如戏剧人物、宗教造像、神话人物等。当然,除了这些具有明显民族文化特色的人物形象之外,他画面上对器物的安排也颇具新意。为了烘托画面情境,刘光会大多选择书法、折扇、古琴等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视觉符号以加强画面的民族文化特征。这些题材的综合运用衔接得较为自然合理,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文化辨识性。

《国粹----京剧系列》

2012年造型艺术新人展(中国美术馆)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收藏

刘光在漆画形式语言的创新上亦不墨守成规,而是强调在画面上呈现漆画自身语言特点的同时,广泛地借鉴油画和国画等其他画种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技法。自古以来,艺术创作最忌格守一途,亦忌拿来主义,忌不经转化直接照搬。在此,刘光以作品显示出他高超的融合能力与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他注重章法布局的巧妙合理性,强调不同对象之间的置陈要有新意。例如在人物、器物等画面元素之间的布置和铺陈上,刘光借鉴了西画的构图方法,追求画面布局的新颖,力求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次,他的画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意味,这与其色彩的巧妙使用密不可分。他在传统漆艺基础上追求漆画色彩的多样性,以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当然,刘光并未片面地使用过多色彩去营造和追求绚丽的画面,而是选择延续传统漆艺的色彩基调,根据表现对象的特点进行赋色。因此,在画面色彩的选择上,他讲究色彩主调简洁明了,既含蓄厚重,又富有较强的装饰性。另外,他反复运用了描绘、堆漆、打磨和雕刻等漆画技法去塑造画面人物形象,呈现漆画特有的肌理特征。他还强调画面视觉

元素的多样化,尤其是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的视觉符号。例如他将书法、折扇元素与戏剧人物结合起来,烘托出浓烈的民族文化特性。

左图:《境-遇系列1》 右图:《境-遇系列2》

除了研磨漆画的语言技巧之外,在实际创作中,刘光有意追求传统绘画之精神意蕴。他的漆画创作充分地借鉴和汲取传统绘画的笔墨表现手法与精神意蕴,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上,他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巧妙融合,不过度强调西画般的写实,充分吸取了国画里对意象意境的营造思路。这就是为何看刘光的作品时,我们能发现画面流露着浓厚的传统艺 术气息。

《意象山水》 创作年代:2012年 材质:大漆、木板、夏布、银粉等

艺术的民族性是颇为复杂的话题,其内涵丰富多样。可以说,民族性是一个民族文化、社会生活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这个民族独特的享性。艺术家成长的社会环境,接受的文化熏陶,皆蕴含着民族特质,这些因素成为其日后创作无法摆脱的民族印记。刘光也同样在创作中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一方面,他在创作中寻找能够集中反映民族特点的视觉文化元素,并对这些元素进行综合概括,进而提炼成具有鲜明文化辨识的视觉符号;另一方面,他并没有一味地追求西画所推崇的创作标准,而是根据中国漆画的自身特点,强调本民族绘画的传统意象。他选取了有着较强的辨识性、能够反映传统艺术文化的戏剧人物、宗教和神话人物作为绘画题材。这些人物的形象处理与塑造,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有紧密的关系。而且,他巧妙地运用漆画的特性使画面语言同时具有国画的笔墨意蕴与油画的厚 重感,同时又不失漆画光润细腻的特点,这些都显示出他对漆画创作的独到见解。

《观-自在》

材质:大漆、瓦灰、木板、金箔、蛋壳

尺寸:121cm×121cm 创作年代:2013年

入选2014年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中国美术馆)

艺术领域倡导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尤其在艺术语言方面,不同民族之间的形式和类型各具不同特色。漆画作为我国传统漆器艺术的重要分支,在形式语言和表达内容方面就具有着明显的民族文化印记,因此,如何既充分地利用漆画体现民族特性,又能够展现人类共同的精神情感,是刘光在艺长创作中反复思考的重要问题。在他看来,艺术是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而具有鲜明民族性的视觉符号更能展现本民族的精神状况和情感态度。我国艺术自古就有着“言志”与“缘情”的传统,提倡追求人的自由、体现人的情感。刘光在漆画创作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在强调视觉元素的审美价值基础上,还力图借助构图、色彩和线条等艺术语言强调艺术所具有的普遍人文价值,向观者传达中国传统文 化的意义 ,也就是他倡导的民族文化的价值所在。

除此之外,有关民族陛视觉语言的探索,还充分体现在他对画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构思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有着系统的论述。自古人物画讲求传神写照,尤其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刘光通过人物之间关系、姿态和动作的处理,烘托了画面人物情态。他在创作中融入西方写实之法,并将人物整体造型表现得恰如其分。他所绘人物形象生动,尤其重视人物的眼神和心理状态的刻画。但偶尔他也会只对人物神态略作勾画,不用过多色彩渲染,使人物的面部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他画面中的人物多仪态自然生动,神情闲情,生动呈现出各异的精神状态,形伸达到了高度融合。

与传统漆画相比,刘光的漆画人物无论笔墨之粗放、形态之动感、表现之狂放,都显示出他漆画艺术风格气势之雄壮。他的作品使漆画艺术发展出新的面貌,这在《国粹·徽戏》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这一作品以传统戏剧人物为表现题材,使用传统书法入画,粗笔求卤,线条粗犷劲健,显示出画家对传统绘画的掌握。具体来看,他选取了每个戏曲角色最具代表性的手势和姿态,将这些人物形象错落有致地安排在画面上,动静结合,给观者强烈的沉浸感。另外,画面中的人物或手持折扇,或轻挽长袖,动作姿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自然; 人物面部则不作任何细节化处理,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观念。 在色彩的运用上,刘光同样体现出对传统绘画意境的追求,其画中人物的服装赋色厚重而不失典雅,背景处理简洁明了,烘托出画面的整体气氛。

《戏之一》获12届全国美展 天津美术作品展金奖(最高奖)

同样地,作品《戏之一》也体现了这些特征。画家依旧以传统戏剧人物入画,着重展现人物的姿态与服饰特点。在这组绘画中,刘光巧妙选取了戏剧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瞬间。画中人物服饰表现得颇为细致,头冠和衣服花纹的描绘更是细致入微,体现出画家娴熟的漆画技巧。在对头饰的处理上,画家巧妙地利用漆画材料细腻可塑的特点,对各种装饰器物不厌其烦地进行了细致刻画,将头饰富丽堂皇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细节处理上繁简得当。刘光同时还为画面人物搭配了折扇、宫扇等一系列能够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视觉物件,使得画面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反映了画家在创作上的巧妙构思,加之背景的单纯处理突出了人物主体,画面人物的姿态神情与色彩和器物之间的处理更是相得益彰。

值得注意的是,在漆画创作上,刘光并未一味去追求类似其他画种的视觉效果,而是强调漆画应该保持和体现自身的材质特性,并尽可能地使它与其他画种呈现出有差异的视觉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他画种相比,漆画在强调画面构成的同时,也注重漆画制作工艺的流程,这既显示了漆画对传统漆艺的延续,又体现出创作者在漆画个险化方面的探索与革新。这些特点在《空》和《禅语》类型作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二者皆以佛教造像为表现题材,画面以红色和黑色为主,整体色彩基调深沉浑厚,体现出漆画视觉独特的特点。

脱胎漆器《琵琶-语》

创作年代:2013年

材质:大漆、夏布、瓦灰、金粉等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西安)

脱胎漆器《唐乐-和鸣》

创作年代:2018年

材质:大漆、夏布、瓦灰、金箔

除此之外,在漆器艺术方面,刘光也进行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尝试。他借鉴了现代设计理念,对传统器物的造型加以改造和创新,并在漆器的色彩、纹饰和造型等方面大胆尝试,赋予漆器更多的时代审美特征。例如他将传统古琴、琵琶等古代乐器的造型进行了改变,融入了更多设计元素,使传统漆器更具有时尚气息,也更易于被广大观众接受,进一步拓展了漆器艺术的影响力。论及刘光漆画的主要特点,总体在于充分借助了传统绘画与西画的特点,并选择一些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特质的视觉元素来呈现艺术,把这些元素凝练和概括为画面的视觉符号。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刘光的探索对漆画语言来说具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为漆画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

刘光 艺术简介

中国美协会员

漆艺家、画家

201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安徽漆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创作院秘书长

生于“中国书画之乡”安徽萧县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创作资助项目获得者

作品曾在日本、韩国、台湾、北京、天津、福州、西安、重庆、上海等地展出。 以东方漆艺为基础,探索多种艺术语言形式的跨界实验。 作品涉猎: 漆画、漆立体、水墨、材料、器物修复(古琴、陶瓷、佛像)。

教学与创作中,从事漆艺有关的材料、工艺、技法的尝试以及传统媒介中水墨、综合材料语言的延伸性探索。

参展:

2012年《国粹----京剧系列》入选2012年造型艺术新人展(中国美术馆)

2013年

《丽人》、《妞》、入选2013年亚洲超越设计展(日本、韩国、台湾、天津)

2014年

《存在》、《眸》参加“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优秀作品展”(北京国家大剧院)

《琵琶--语》入选12届全国美展(西安)

《观-自在》入选2014年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中国美术馆)

2015年

《俪人》、《人之初》参加『南开风华』2015年重庆-尹沧海师生书画艺术交流展---全国巡展(重庆)

2016年

《琵琶-语》入选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福州)

获奖:

2013年

《眸》获2013中国当代漆艺展优秀奖(张玲合作)

2014年

《戏之一、二、三》获12届全国美展---天津美术作品展金奖(最高奖)

《霓裳》获2014首届南通国际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铜奖(郑勇合作)。

2015年

作品《俪》获2015年天津工艺美术大师——天津首届工艺美术作品展;铜奖

2017年

作品《国粹——徽戏》获安徽首届壁画展优秀奖

收藏: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世界手工理事会

工艺美术家协会

科研:

《国粹—徽戏》作品,获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2015年参加李明谦主持的“高校漆器教师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学习

2017年参加尹沧海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南开大学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学习

李稳,男,1983年11月出生,安徽宿州市人,副教授,硕士,2008年6月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构成、家具设计、现代设计发展。

主要承担《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酒店空间设计》等课程。

先后主持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

省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在国内重点及一般学术刊物上独撰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5篇,其中CSSSCI检索2篇,参编编教材2部。先后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获奖20多次,指导学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项。

2015年获得安徽省“省级教坛新秀”称号,

2016年入选宿州学院优秀学术骨干后备人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