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诗词大会》省级半决赛落幕!且听10强选手赛后心情与感想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浙江诗词大会》渐入尾声,而这场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诗词之旅,想必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感触。

最终晋级决赛的10强选手诞生了,我们期待着,这场诗词大会能成为他们日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序幕。

晋级总决赛的他们是何种心情?他们的“诗词之路”缘起何处?对于接下来的总决赛,他们有什么话要说?

快与小编一起直击现场,从半决赛赛后采访实录的节选中,看看他们怎么说!

问:半决赛比完后,是什么心情?

童卓涛:市决赛我排名是总榜39名,我觉得自己进半决赛很难;半决赛我排名是20名,我觉得自己进总决赛很难;半决赛的飞花令,我觉得自己只有30%的概率获胜,心里很没有底。但很意外,我现在居然进了总决赛。

我一开始有点处于松懈状态,可能方法也不太对,等到研学游的时候才背了100多首,但之后我只花了2天就背到200多首,我感到非常意外,这说明我是可以背得很快的,大大提升了我的自信。

崔铭洋:紧张,一是还没从半决赛的紧张中出来,二是还要准备总决赛的紧张,此前没有预想过自己能晋级总决赛。

准备的时候,我会去看《中国诗词大会》,里面有很多名句,我会先记下来,再去搜索全篇,理解、记忆。学习诗词,单纯“背”、不理解,又有什么用呢?希望总决赛能做到最好,成果不重要,我努力了,我就快乐。

董竹芸:有些意外,因为本来没想过自己能进总决赛的,有种不真实感,总感觉是靠运气。

问: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诗词、喜欢上诗词的?

张瑞涵:一二年级的时候。诗词很优美,很有韵味,比如借景抒情的诗句就给我一种莫名的感觉。在我心里,诗词代表着每天吃的东西,每天“吃一点”诗,我们就理解了、能背出来了。

童卓涛: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诗词了,当初背了第一首古诗《静夜思》,觉得非常有趣,从此打开了诗词的大门。我认为在生活中,诗词就和“课外书”差不多,可以让我触摸生活,增长见识。

崔铭洋:3岁左右认识诗词。学诗词就是学历史,你能从诗词中体会彼时的人文、诗人情感,你可以发现诗词中很多存在都是共通的。

诗词,从古代一直贯穿到现在,形成一条“轴”,我能看到古代,也能看到现在。诗词“照”在“镜子”上,能反映出很多很多的东西,就像太阳光洒在镜子上,能折射出七色的光。

董竹芸:我对诗词开始感兴趣的时间,其实不是很早。我五年级看了《红楼梦》,听我爸说他有个同事能把《红楼梦》里面所有的诗都背下来,然后我将里面所有的诗词都抄了一遍,莫名其妙就全都背了下来。

吴蹈: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就每年都会布置必背的古诗词,也发了注释解析详尽的参考书籍,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诗词,一首一首记忆。

学校每年也会举办诗词比赛,统计每个人背过的诗词数量。之前学校也举办过比较正式的诗词比赛,分组进行抢答以及飞花令PK,在校外还上过国学公益课。

问:关于接下来的总决赛,有什么想法?

童卓涛:心情复杂。我在研学游中认识了很多朋友,一些伙伴也晋级了,比如孟逸轩、张瑞涵;还有一些伙伴被淘汰了,就很遗憾,我其实非常想跟他们在决赛中再比一场。

崔铭洋:希望总决赛能做到最好,成果不重要,我努力了,我就快乐。不过还是很紧张。

吴蹈:名次其实不重要,主要是为了培养自己对诗词的兴趣,能了解更多的知识,参与第一。

诗词本身就是极美的存在,可以修身养性,使写作行文更富诗意。想到一句苏轼的诗,诗酒趁年华,趁年轻,我们就去好好学习诗词,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孟逸轩:我觉得付书奇很厉害,他会是总决赛中的强劲对手!之前的飞花令环节,他进行了12轮,还进入“超级飞花令”环节,他的对手也很强。

付书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希望晋级选手能在《浙江诗词大会》总决赛的舞台上,收获一瞬间的感动,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希望小选手们未来能够继续与诗为伴,筑梦前行。

《浙江诗词大会》由凤凰网浙江教育频道主办,是一档面向全省大中小学生的大型文化教育类选拔竞赛活动。浙江诗路文化研究院、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作为大赛学术顾问单位,星火教育首席赞助,世纪明德特约赞助,科大讯飞、新联文旅、王一品斋笔庄、书小蜜提供奖品赞助。

大赛考纲《浙江诗词选集》汇集浙江诗词名篇300首,由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院长葛永海教授担纲总编委,联动浙江省11个地市的11家单位名师专家倾力汇编。大赛希望借由对浙江诗词的比拼与赏析,与大家一同赏浙江诗词之美、品江南人文底蕴、兴中华传统文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