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与孔子相比,谁的教育更成功

鬼谷子,名王诩,一作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时期人。鬼谷子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精通百家学问。道教尊他为王禅老祖,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也尊他为祖师爷!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鬼谷子历来给人很神秘的感觉,让人怕怕的,好像是个深山里的古老灵魂,深邃的目光看清了世间百态,洞穿人心,还精于谋略。所培养的弟子们,塑造了战国秦汉历史,也因此塑造了中国文化的部分性格。

这些弟子包括,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毛遂、白起、李牧、吕不韦、商鞅、李斯、徐福......各个响当当。他们创造了无比显赫的功业,流传的故事也是引人入胜,令人不胜唏嘘。

稍早前(也就早一百多年)的圣人孔子,更是大教育家,“至圣先师”,号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能数上名的,颜回、子路、曾参等等,除了在《论语》里有所赞颂,人们对他们的功业也没啥印象了。当然,那时候还是春秋时期,天下还没战国时期那么乱,能人崛起的机会也不多。

其实,这与中国文化的两条主线的关系直接相关。说白了,就是一阴一阳。一方面仁义礼智信,至大至刚,以民为本;另一方面,纵横捭阖,谋略机巧。但摆不到台面上。

如果只偏重一面,都是偏废的,不能长久的。孔子的直接弟子们德行很令人赞赏,但做不了太多事。而鬼谷子弟子大都太急于建功立业了,虽然人生很精彩,但善始善终的真不多。

鬼谷子弟子们醉心于建立功业而不择手段,甚至弟子间还相互攻捍。实际上,也是学偏了。老师是这么教的吗?他老人家明明教导说:“ 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 ,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鬼谷子的学问太精妙微深了。如果没人教,实在是让人感觉一头雾水玄玄乎乎。所以,后世能学到鬼谷子弟子那样类似能耐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了,例如诸葛亮、刘伯温之类的吧。

孔子的教导,就人人可学,“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汉朝之后的孔门弟子们也多少综合了阴阳两方面的学习。儒生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例如,隋末的文中子王通(也是王姓,莫非)是位大儒,培养出隋末唐初的房玄龄、魏征、杜如晦、李靖等等风云人物。当然,这样一位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大家,在正统儒家眼中是个另类,不受待见。可能他们更喜欢的还是,用满嘴仁义道德唬人吧。

后来传入中国的佛家,与儒道融合,彻底理清了传统文化的理论、实践体系、架构。所以,儒释道并称为传统文化的根基。通俗地泛泛地说,佛家是心是髓,道家是骨是筋,儒家是皮是肉,是一体的,互相为表里互相为体用。

再到后来,到了明朝的王阳明,成为孔子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融汇儒释道,创立了“心学”。

再说回鬼谷子。后世人,羡慕于鬼谷子弟子们的风光,也想学个一招半式的。奈何心量狭窄,特别是受到西学影响,从各学科的角度学习、研究鬼谷子,难免偏颇,也是无奈的。例如,想要单纯地学习鬼谷子的谋略术就是很浅薄的。应该回到儒释道的道统本源,平衡阴阳;回到教育的本质,清明通达。这是历史已经说明白了的。

到了新时代,科学成了第一显学。那么科学与儒释道是什么关系呢?鬼谷子是那么多家的鼻祖,能不能也指导一下科学呢?后续可以试着研究一下。

请参考其他内容:

应该教育什么?一言以蔽之,四个字

国学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就两字

曾经,儒者令人敬重

国民精神塑造的唯一途径---科技心学

国学还需要发展吗?

科技的过去和未来

传统文化的“局限”,例如《弟子规》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